中評社台北1月19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的社論說,王金平選“總統”?真的還是假的?不論真假,自從當年王金平與馬英九競逐國民黨主席之後,所謂的“馬王心結”年年上演。原因很簡單,馬英九或黨中央,從來都不知如何處理這位“天王”。
社論說,王金平久任“國會”議長,國民黨在野八年,不論形式或形勢,他就是國民黨唯一重量級的領導;王金平嚴守議事中立,讓他維持足夠的社會地位和聲望,卻得不到國民黨人十足的肯定。
過去國民黨多次動念想鬆動王金平的“國會”影響力,卻絲毫無功;原因也很簡單,國民黨在“立法院”後繼無人。說國民黨不培養“國會”人才,並不公平;畢竟從執政到在野,不變的是國民黨永遠是“國會”多數。前省議會議長高育仁、現任“考試院長”關中,都曾經進入“立法院”,也曾經競逐“國會”龍頭寶座;不過,都沒能勝出。
社論說,國民黨在野八年,老謀深算的吳敦義也進入“立法院”,本來很有機會接棒,偏偏吳眼界更高,頂上“閣揆”之位;現任“立法院”副院長曾永權,雖然也是資深“立委”,但議事嫻熟度遠遠落後於王金平,任黨鞭壓陣都辛苦;至於現任黨鞭林益世那更瞠乎其後,相形之下,簡直像個毛頭小孩。其他資深“立委”,從黃昭順、洪秀柱、盧秀燕…,一路數下來,都沒什麼機會歷練院會議事經驗,擺著看怎麼都想像不出來能擔任院長。
尷尬的是,年底“立委”改選,依國民黨不分區提名辦法,已經兩任的王金平不能再連任不分區,他要留在“立法院”,黨中央得為他量身打造新的規章。對民進黨而言,黨內規章因人調整完全不是問題,只要這個調整符合民進黨的勝選利益,陳水扁當年能獲得民進黨提名競選“總統”大位,即是最典型的例子;更別提往後幾乎每到選舉就要改變一次提名辦法,忽而黨員票選、忽而排藍民調、如今還有全民調。
社論說,民進黨的戰鬥性格從其對黨內提名辦法與時俱變,可見一斑。國民黨的機動性格向例沒這麼強,但也不是不能改,不分區提名辦法以兩任為限,就是一種改變和調整。這樣的調整當然隱含勝選考量,因為在國民黨的思考中,不分區未必是專業的政黨比例代表;相反的,經常是黨內提名的疏洪道,甚至酬庸的名器。在國民黨心目中“坐享其成”的位子,當然得大家輪流坐,以免黨內擺不平。
但是,穩定“國會”的重要性,當然遠超過黨內規章,遑論區區一個提名辦法,列一個“國會”議長排除條款,說得過去。王金平在黨主席職務上,或許爭不過馬英九;王金平可以選“總統”,或許只是前“總統”李登輝的個人偏好,或者在野黨挑撥離間、吃豆腐的說法。但是,王金平的“國會”地位無人可以挑戰,馬英九必須慎重思考到底要不要重用這位黨內“政敵”,成為他權力的夥伴?
馬英九如果心胸放得更寬,體會政治現實之必要,就必須了解,王不是已經卸任的連戰、吳伯雄,或者在民意市場上影響力快速滑落的宋楚瑜。王的“國會”地位,迄今還是難以挑戰。
馬英九不能無視王金平的存在,要妥善運用現任“國會”領袖,政治上只有三條路:把王金平拉出“國會”,送進“行政院”,出任“閣揆”,以王調和鼎鼐的本事,很可能創造行政、立法兩院空前和諧的局面。
社論說,馬英九若不放心王金平成為“憲法”上的“最高行政首長”,還有一個辦法:把王金平拉在身邊,成為他的搭檔,既是好搭檔,又是虛位,有權無權,只看馬英九要不要讓王管事。
如果馬英九還擔心王金平成為呂秀蓮第二,擺在身邊反而讓自己每天心神不寧,最後的辦法只能讓王金平留任“立法院”,繼續讓王為政府施政順暢擺平“國會”雜音。這個辦法,其實是三策中的下策,因為四年後,國民黨又要再面臨同樣的問題:“國會”龍頭,誰能接棒?好處是,四年後的麻煩四年後再想,搞不好屆時會有哪個政治明星橫空出世,此刻先解決年底“立委”與來年“總統”大選的燙手山芋吧。
社論說,不論馬英九準備怎麼運用王金平,以馬英九旋風不再的現實處境,馬英九要競選連任,就不能把王金平硬擠向李登輝、甚或蔡英文身邊。馬英九只能有一個想法:拉緊王金平,絕對不鬆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