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中美貿易摩擦化解之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9 08:36:50  


去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首爾會晤。 資料圖片
  中評社台北1月19日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於本周二赴美國進行國是訪問,預訂將和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會談,針對中美雙方關心的重大議題交換意見。一般預料,中美貿易摩擦尤其是人民幣升值問題將是會談焦點之一,雙方能否就化解貿易摩擦達成一定的共識,備受全球關切。 

  旺報社論指出,在2009年全球經濟遭遇金融海嘯重創之際,美國與中國被視為可以聯手力挽狂瀾的G2,美國更積極拉攏大陸,並將雙方關係定位為“戰略合作夥伴”。然而,進入到2010年,美中友好合作關係急速降溫,雙方經貿利益的矛盾衝突反日益凸顯,究其原因,主要來自幾方面因素: 

  第一,金融海嘯讓美國國力受到重創,全球經濟龍頭地位岌岌可危;相對上,大陸經濟快速崛起,去年國內生產毛額(GDP)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讓中國躍居舉足輕重的地位,影響力日益擴增,從而讓美國政府產生戒心。 

  第二,美國經濟復甦遲緩,經濟成長率偏低,失業率居高不下,甚至可能步日本後塵陷入“失落十年”;相對上,大陸仍能維持近2位數的經濟成長,外匯存底迭創高峰,並成為美國政府公債的最大持有者。雙方經濟實力的消長,讓奧巴馬政府將矛頭指向中國大陸,一再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並對進口大陸產品一再祭出反傾銷措施,導致雙方貿易摩擦日益擴大。 

  第三,美國聯準會(Fed)持續採取量化寬鬆政策,造成熱錢四處流竄,大量湧進新興市場;中國大陸尤其深受其害,不僅人民幣升值壓力大增,也加劇大陸通膨及資產泡沫化問題。面對嚴峻的金融情勢,大陸官方不時嚴詞抨擊聯準會量化寬鬆政策,致加深雙方的間隙。 

  第四,大陸積極推動亞洲區域經濟整合,去年1月“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區”成立;6月大陸與台灣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大陸亦正部署與韓國、日本協商“東協加三”;在在凸顯亞洲領頭羊的角色。此亦與美國在亞洲政經利益產生衝突。 

  美國一直為世界領導者;中國則是亞洲大國,亦居開發中國家之首。上述各項因素都牽涉到雙方的核心利益,因而彼此間難免針鋒相對,不易妥協。但是,從大局來看,美中雙方在經濟上仍彼此依賴,在全球貿易及金融秩序重建過程中,均扮演關鍵角色;雙方加強合作,其利遠大於弊。 

  從大陸經濟發展來看,雖然大陸已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迄今仍未擺脫依賴外資及加工出口的成長模式。另一方面,大陸又面臨國內工資大幅上漲及人民幣升值雙重壓力,推動產業升級換代已迫在眉睫。因此,大陸仍需要美國的一定支持與合作,才能爭取更多調適時間,讓經濟發展順利轉型。 

  再從美國的利益來看,美國經濟陷入長期調整已在所難免,聯準會推動量化寬鬆政策雖可避免美國經濟再次探底,但卻是以鄰為壑,招致各國不滿聲浪,影響美國領導地位。在歐洲、日本分別陷於債信危機及長期衰退泥沼、自顧不暇情況下,美國唯有與大陸密切合作,才有可能兼顧國內經濟調整及領導世界經濟步出陰霾。 

  至於美國最關心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其實被過於誇大。最近《華爾街日報》一篇評論即指出,以蘋果公司iPhone為例,一支iPhone批發成本178.96美元,其零組件分由許多不同國家製造,在大陸進行的最後組裝部分,只占6.5美元,但美國政府及國會卻將因iPhone產生的所有貿易逆差都算在大陸帳上,根本是一種誤導;為6.5美元對大陸發動匯率戰,其實是在模糊焦點。這充分說明美中雙方若能理性探討貿易問題的本質,就不致出現劍拔弩張的緊張情勢。 

  是以,胡歐高峰會談應從全球經濟互利共贏的角度切入問題,本於相互尊重及彼此體諒的態度,尋求解決雙方貿易及匯率紛爭的折中之道。美國應避免在人民幣匯率議題上窮追猛打,給予大陸適當的調適期間;北京也應在分擔國際責任上扮演建設性角色,協助全球貿易及金融秩序的重建。 

  只要雙方有誠意面對解決問題,中美經貿紛爭自能迎刃而解,進而邁向真正“戰略合作夥伴”的互利關係。


    相關專題: 胡錦濤主席訪問美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