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攬儲大戰升溫 銀行亮出“超”字理財產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08 10:28:09  


  中評社香港1月8日電/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年關將至,在京打拼了一年的白領艾芸,準備將自己一年存得的5萬塊錢寄回老家孝敬父母。而就在元旦前夕,艾芸和朋友在銀行辦理業務時,銀行的理財經理挽留住艾芸,並向她們介紹了幾款理財產品。“咱們這幾款理財產品是超短期、超高收益,您不僅可以在過年回老家時取回錢,而且可以抗通脹,免得錢在這幾天‘縮水’。”該理財經理如是說。

  “真的是期限短,而且收益很高?”艾芸雖然有點懷疑,但也頗為心動。

  銀行“吸金”全力衝刺

  面對理財經理的“一再挽留”,艾芸決定先把錢放在銀行,觀察一段時間。

  而同樣的攬儲、挽留的情景在臨近春節的這段時間,幾乎每天都在銀行與客戶之間“上演”。某股份制銀行深圳分行的客戶經理申靈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大倒苦水:“年關大限,又是考驗我們這些客戶經理的時候了。如果完不成存款任務,年終的獎金就泡湯了。”

  另一家國有商業銀行廣東省分行內部人士也表示,銀行今年增加了對完成攬存任務的獎勵,這是以往所沒有的。該人士對記者表示:“臨近年關,客戶經理往往會拜托相熟的客戶,在春節前暫不將存款取走,甚至從其他地方轉點錢過來幫幫忙。”

  此前有媒體引述知情人士消息,截至2010年12月24日,全國新增信貸為7.99萬億元。該人士表示:銀行為了來年能爭取更高貸款額度而拼命衝貸款,從而令銀行吸收存款的壓力劇增。

  業內人士分析表示,一方面,央行多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2010年已進行六次上調,累計上調幅度達2.5%,使得一般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達18.5%,部分被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則要執行19%的標準,銀行資金吃緊是顯而易見的。另一方面,持續攀升的CPI讓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意識到,任由資金放在銀行中貶值是不明智的,必須尋找資金保值渠道。因此,存款流失使得各家銀行,不得不為了完成監管部門對於存貸比的要求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超短超高”博人眼球

  和艾芸一樣,在如今這個高通脹年代,每個人都肩扛“抗通脹保資產”的大旗。因此,各家銀行也紛紛推出各種抗通脹的理財產品。而眼下為了吸引更多的資金,各種超短期、超高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也應時而生。

  30天理財產品預期收益2.8%,22天預期收益率3.1%,16天預期收益率4%……而光大銀行於12月底推出的一款4天期產品,預期收益率已高達5.5%。

  記者對WIND數據整理後發現,2010年12月至今,各家商業銀行共推出期限在1個月內的短期理財產品457款。其中,期限在14天以內的超短期理財產品有229款,占據了“半壁江山”,其預期收益率多集中在2%-4%之間,頗具吸引力。

  一位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某支行的客戶經理胡遙告訴記者,儘管“攬儲大戰”是歲末年初必然上演的戲碼,然而今年各家銀行的資金壓力之大史無前例,就連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也鬧“錢荒”。胡遙表示:“如果客戶要把錢轉走,我們就會詢問他們的用途,如果是要購買理財產品,就可以告知我們銀行也有相關產品。”

  胡遙向記者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客戶不會單純把錢存在銀行。因此,我們一般會建議他們把錢放在理財賬戶,靈活運用。”胡遙說,目前他們銀行推出的幾款超短期、超高收益理財產品銷售火爆。“今年的通脹形勢會比較厲害,很多客戶主動向我們咨詢和購買理財產品。”

  另外,在攬儲大戰中處於劣勢的小銀行也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例如降低理財產品的認購門檻,最大限度地對客戶讓利。一家小型股份制銀行就將平時只有貴賓客戶才能購買的專享產品的認購門檻,降低至2萬元。

  記者隨機走訪了幾家銀行的網點後發現,和艾芸一樣“被挽留”的情況很多,銀行方面多以一些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來留住資金。幾位銀行儲戶均表示,近期收到的銀行理財產品信息特別多,其預期收益也比以往高得多。

  多位銀行理財客戶經理向記者表示,短期理財產品的發售時間和起結息日一般都設置得比較巧妙,多為每月的下旬開始發售,月底或次月初資金到賬。或者是將該月的30日或31日設置為理財產品的募集日最後一天。“這樣一來,在產品起息前,客戶用來購買產品的那部分已到賬的資金,就相當於銀行的一筆活期存款了。”

  專家提醒應謹慎購買

  面對來襲汹湧的眾多“超”字頭理財產品,業內專家提醒像艾芸一樣的普通投資者,投資理財應基於自身的實際情況,比如風險承受能力、投資偏好等。“切勿盲目跟風購買,否則最後的收益很有可能抵不上跑銀行的人力、時間成本。購買超短期理財產品,不能僅僅看年化收益率。由於產品的期限非常短,所以算下來的投資回報並不大。因此,比較適合那些量大、且為閑置期的資金。”

  華夏銀行深圳分行的客戶經理小張告訴記者:“我們在向客戶介紹理財產品時,也一定會說清楚產品的情況,比如有些理財產品不保本,也不保息。雖然預期收益比同期其他產品要高出許多,但是要求投資者具有相當高的風險承受能力。”

  記者隨機找出某銀行推出的一款高收益理財產品,起點金額5萬元,投資期限3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3.8%,通過公式(50000×3.8%÷365×3)計算得出,3天的收益約為15.6元。而另一款期限較長的14天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計算得出14天收益約為76.7元,雖然平均到每日的收益高於前一款產品,但投資者可能要承擔不保本、不保息的虧損風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