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大眼界大胸襟 迎接陸客觀光商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08 10:25:55  


陸客來台觀光政策既已開放,就沒有必要畏首畏尾。
  中評社台北1月8日電/開放陸客來台兩年多,馬政府終於準備開放陸客自由行。只不過,相關問題與兩年多前毫無二致,到底現階段因應這波自由行的軟硬體配備是否充足?遊覽車、飯店旅館夠不夠?政府的憂慮不是沒有道理,畢竟這兩年多,台灣即使靠著陸客,維持相當程度的觀光與消費榮景,但也出了不少事故,問題是:兩年多的準備都到哪兒去了?為什麼還不足以應付一天上限不過五百人的自由行? 

  中國時報社論指出,陸客來台觀光政策開放後,從開始的近卅萬人,到八十萬人,累計到去年估計有二百萬人次的陸客來台。這一次,馬政府研議中的自由行,一天最高上限不過五百人,照這個數字,每月頂多一萬五千人自由行,最高全年多增十八萬人次來台觀光,遊覽車或大飯店會因為一天增加的五百人應付不過來嗎? 

  就算從一天三千增加到四千人的團客吧,一年一百四十四萬人次來台,加上十八萬,全年在台旅遊人數增加到一百六十八萬,台灣應付不來嗎?用最簡單的數據做個對比,陸客開放赴港觀光後,第一年就有四百四十萬人次,二○○三年香港開放大陸觀光客自由行後,立刻暴增到八百五十萬人次,隔年再增加到一千二百萬人次,之後每年赴港的大陸觀光客都有一千五百萬人次之譜,彈丸之地的香港,應付得了一千五百萬人次的陸客,台灣應付不了一百六十八萬人次的陸客嗎?根據統計,去年在港觀光總人數近三千萬,香港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陸客來台挾帶龐大的商機,業者無不摩拳擦掌,這次公路總局召開遊覽車牌照審議委員會,十七家業者申請,規模之大創下歷年之最,最後由六家業者得標。根據“觀光局”的分析,遊覽車年需求量增加到四百一十四輛,但核准執照者加上原有業者車輛總數只達三百五十輛,業者議論紛紛。但是,就嚴控旅遊品質的角度,政府必須有嚴格管控措施,牌照嚴審嚴發,任何事故發生都得不留情面地處罰,甚至撤照,才能維護觀光客的權益。 

  事實上,據遊覽車公會聯合會名譽理事長陳智勝估算,全台有一萬兩千多輛遊覽車,即使一天來四千陸客,一天也只需要一千部遊覽車,國旅一天需求一千五百輛遊覽車,不至於發生遊覽車不夠的情事。問題在不肖旅行業者低價競爭,價格愈低,品質愈差。然類似問題絕對不會出現在自由行之中,因為他們肯定不需要遊覽車。 

  住房的情況類似,這兩年飯店業者蓬勃發展,星級飯店之外,民宿品質更是大幅提昇,政府擔心旅館容量不足,讓飯店業者跌破眼鏡說,“只怕沒人來,怎麼會擔心人太多?”現在的問題是,旅行社競價,團客低價入台,高品質的星級飯店對團客入住興趣缺缺,自由行陸客消費能力高,正是星級飯店期待並亟於爭取的客人。 

  兩年多來,大陸全面開放陸客來台,開放航點增加到卅七個,台灣因此可全面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其利益不言可喻。最重要的,兩岸人民因為如此密集的交流,相互了解,台灣的民主法治及人情味,是陸客最欣賞的特質。 

  觀光是沒有口號的政治,也是沒有語言的外交,卻是建立互信最紮實的起步。許多陸客來台,津津有味地看著台灣人其實相對厭煩的叩應節目,看著名嘴和觀眾點評政治領袖,吃喝玩樂之餘,最欣賞的還是台灣人的素質,人好,才是台灣觀光的最大資產。 

  陸客來台觀光政策既已開放,就沒有必要畏首畏尾,因為陸客來台的需求,讓台灣觀光軟硬體配備在這兩年有長足的進步,這些發展讓台灣觀光價值更加凸顯,包括日韓、歐美人士愈漸發覺台灣之美,更多來自大陸地區以外的觀光客,一個揹包、甚至一台自行車,就能踏遍台灣美地,這也是國力的另一種展現。 

  在思考觀光這件事情上,政策主管的眼光和胸襟應該要放得更大、更遠。陸客是台灣要爭取的,其他國家的觀光客同樣是台灣需要的,當台灣之美無遠弗屆傳達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台灣,就是世界的亮點。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