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北京青年報:2011,讓我們關注民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31 21:27:31  


  中評社香港12月31日電/《北京青年報》31日發表文章,題為:2011,讓我們關注民生,全文如下:

  民生是恒久的話題,但在今天這個特別的時點上談論民生,還是具有特別的意義。

  過了今天,就是2011年。此前不久出台的“十二五”規劃的建議,賦予民生議題特別顯要的地位和重要的意義。國家發改委有關官員就此解釋稱,過去的規劃側重於追求“國強”,“十二五”規劃則強調追求“民富”。由此,作為“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民生問題顯然會成為未來一年各級政府工作的核心。

  而就在昨天,胡錦濤總書記在北京市領導的陪同下,在京實地考察了社會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走訪了廉租房住戶,考察了供熱企業,參觀了蔬菜生產基地。時逢年關,胡錦濤總書記的上述考察,也在很大程度上預示了2011年中央工作的基本指向。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快速積累,中國的綜合國力大大提升,不僅完成了工業化的基本布局,為中國經濟在更高層級上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解決民生問題提供了相對充裕的物質保障。“十一五”後期陸續啟動的醫療、教育、住房等領域的二次改革,也正是在這樣的物質基礎上才得以推進。2011年,改進民生具備了充分的可能性。

  而在另一方面,伴隨全社會財富“蛋糕”的迅速做大,貧富差距卻在快速拉大,如何公平地“切蛋糕”,成為決定社會能否和諧、健康發展的關鍵。保障民生,就是要重新制定“蛋糕”分配規則、改變分配結果,同時利用政策手段,幫助那些此前沒能公平參與分配的弱勢群體,盡快改變境遇,過上基本溫飽、安定的生活。這種帶有償還欠賬性質的任務,決定了2011年民生議題的迫切性。

  但無論對於“十二五”規劃,還是對於2011年,改善民生都注定不是一項輕鬆的任務。首先,改變“蛋糕”的分配規則、調整利益分配格局,必然遇到來自既得利益集團的巨大阻力,與此有關的任何政策調整,都可能舉步維艱。其次,中國經濟的轉型壓力,與國際經濟環境的惡化叠加作用,使中國經濟面臨外需萎縮、內需不振、成本提升等多重困境;持續增加的通脹壓力,更使本來就亟待幫助的低收入人群,陷入更深重的困境之中。近年來持續飈漲,且屢經政策強力打壓而仍然堅挺的房價,大大降低了一般百姓的幸福指數;2010年年末,不僅CPI指數屢創新高,且普通百姓須臾不可或缺的食品價格上漲,更在其中“貢獻”了最大的份額,低收入百姓感受到的漲價壓力,遠大於抽象數字所能顯現的程度。在吃得飽、穿得暖、有房住、有藥吃、有學上等幾個基本民生指標上,每一個指標的改善,都是一場攻堅戰。

  如果說2010年在醫療、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初步的進展,2011年的重點攻堅目標,則當數住房制度的再改革無疑。十幾年來的住房市場化改革,雖然從總量上極大地改善了我國住房緊缺的局面,但一路飛漲的房價,也基本上否定了低收入群體通過商品房市場獲得住房的可能。必須大力建設保障性住房,成為住房制度改革以來獲得的最重要的經驗,也成為2011年民生議題中最沉重的任務。有鑒於此,“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並制定出每年建設500萬套的具體目標。而北京、重慶等地2011年的具體規劃,則讓更多期待住房改善的低收入群眾看到了希望。

  至於物價方面,雖然控制通脹確有難度,但在控制通脹的同時,努力提高百姓,尤其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使其收入增長能夠衝抵甚至跑過通脹帶來的物價上漲,則是政府可以也必須著力的方面。

  世事難料,未來一年充滿各種可能的變數,唯有民生問題,有無可回避的明確目標和任務,全國人民都在期待和審視著這個任務如何完成和完成得如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