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智囊警示:十二五開局年 須抑地方投資衝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19 09:17:35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副主任李偉指出,各地GDP增速預期均高於明年國家預期目標。圖為內地某車廠的工人在組裝汽車。
  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多位國務院智囊及“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決定”起草組成員昨日在北京分析明年中國經濟大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副主任李偉指出,中央已經明確明年GDP增速預期目標,但各地GDP增速預期均高於此目標,須警惕“十二五”開局之年的地方投資衝動。他透露,“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制訂過程中,將著力於建立約束、檢查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明確提出科學合理的約束性指標。

  李偉在第2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表示,從他目前了解的情況看,各地GDP增速預期均高於明年國家GDP增速預期目標,有地方政府甚至提出5年翻一番,即年經濟增速達14%以上。

  明年適逢地方換屆 慎防指標加碼

  文匯報報道,李偉指出,明年將進入又一政治周期的地方黨政領導班子換屆年,各方須切實改變對GDP與經濟繁榮程度關係的認識。

  李偉表示,須防止片面追求高速度的歷史不良後果重現,並更加注重國家、區域和省區市等不同層面規劃的統籌協調,當前各地市、區域各種發展規劃及各類經濟區、新區名目繁多、數不勝數,須防止出現規劃、新區的同質化、雷同化,努力杜絕和減少因新形式的重複建設所造成的社會資源浪費。

  李偉指出,缺乏約束、檢查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是此前中央有關方針政策在執行中出現諸多偏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制訂“十二五”規劃綱要中,要明確實行約束性指標的責任機制、檢查機制、獎懲機制。

  面臨四大結構矛盾 宏調相機抉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指出,不宜將中國面臨問題的原因,全歸結於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生產要素投入結構失衡、內需結構失衡、收入分配結構失衡與出口貿易結構失衡,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四大結構矛盾。他認為,須將短期政策與中長期政策結合,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相機抉擇,及時調整宏觀調控的取向、節奏、力度、時機。

  盧中原表示,在“十二五”期間面臨的結構調整中,投資與消費關係的調整困難更大。1990年至2008年的18年間,中國的城鄉人均消費開支是全世界增長最快的,高達8.3%,而世界平均水平是2.9%,發達國家是2.3%。不過,由於投資增長過快,投資增速遠遠高於消費增速,因此消費對GDP的貢獻不及投資。此外,中國出口增長過於粗放,導致國際上誤解“中國過於依賴出口”及嚴重高估中國出口對GDP貢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