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知華派不等於親華派 反華政客醜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0-12-20 00:14:37


 
  其實,了解世界政治關係的學者不可能不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西方國家出現了一大批願意了解中國,並且親自到中國從事調查研究的學者。這些學者從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困境中獲取了大量真實的信息。他們在分析中國問題的時候,多少帶有一些中國情結或者中國的情緒。從司徒雷登到費正清,這些著名的中國通,都曾經為中美兩國之間的溝通作出過重大貢獻。

  但很遺憾的是,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世界冷戰的開始,美國出現了麥卡錫主義。一些美國政客為了遏制共產主義,在美國國內展開了政治大清洗,無論是學術界還是演藝界,無論是美國國內的政客還是美國派駐海外的外交官,無一例外都必須接受政治審查。在恐怖的政治氣氛下,一些學者開始調整自己的研究思路,從美國的立場出發,帶著冷戰的思維,尋找遏制中國的方式和方法。在這樣的學術熏陶下,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西方國家外交官,雖然具備一些中國知識,但是,他們不敢親近中國,更不敢幫助中國,他們帶著錯誤的思維定勢,觀察中國問題,尋找對中國“不戰而勝”的方法。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就是在這樣的政治氣氛中成長起來的外交官。在他的內心深處存在著一種至高無上的優越感,他以居高臨下的姿態觀察中國,並且希望中國能夠按照他的意願向前發展。當中國發展出現問題,或者中國解決內政問題的方式和方法不符合他的要求時,他便氣急敗壞,試圖採取一切手段包括武力手段顛覆中國。

  所以,知道中國並不意味著親近中國。作為一個經濟上的大國,中國在與周邊國家發展貿易關係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貿易摩擦。正是這種現實的利益糾葛與傳統錯誤的思維定勢相結合,才促使包括澳大利亞前總理在內的一批西方政客,迫不及待地想要改變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