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香港保險業的最佳出路在內地
--訪中國交通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關浣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9 08:11:13  


香港保險市場已經趨於飽和,最佳出路在中國內地。
 
  第三個,它是一個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沒有任何所謂的行業價格管制。所以,在一部分領域可以說已經進入到了後市場化的這麼一個階段,或者說進入到了一個嚴重惡性競爭的階段。有些小的保險公司已經是多年無利可圖,有些業務、險種也是多年無利可圖。像我曾經管理的中國太平洋保險(香港)有限公司,前身是1976年成立的一家港資保險公司,我接手的時候已經虧了10多年。在我1994年接手時,很多保險業的人士說,不出三年這間保險公司的資本就得虧光。還好,我們很努力,拚出來了,第二年就開始盈利,之後連年盈利。剛接手時規模很小,年保險費才300多萬港幣,是香港小得不能再小的保險公司;到我2000年離開的時候,保險費已經過億了。

  所以,從香港自身看,保險行業如果想要有個更好的發展,那就要想清楚它未來的潛在需求在哪?我想,就香港保險業自身與本地的關係而言,現在祗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均收入的增加,可能會為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一些新的增長空間,但這個空間不會很大。

  香港政府今年以來也在琢磨這個事,比如說它允許一部分保險產品納入到了移民財富計算標準範圍之內,像投資移民,它把一些壽險產品放到面了。這樣呢,就可能在外部需求上會有一些文章可做。

  另外,大量的內地或者亞洲其他國家及地區的人士,可能對當地的保險產品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所以到香港來購買保險產品。這也算是它一個新的業務增長空間。

  其實香港的人均GDP是在增加,現在已經是四萬四千八百多美元了,那樣的話,在保險方面,它會有一部分財富安排的需求,會給保險業特別是壽險業帶來一定的發展空間。從它的人均GDP(第11位元)和保險密度(第14位元)在全球的排名來看,還有增長空間。

  但是無論怎麼講,這個市場已經是接近飽和了。從保險業挖掘內部需求來看,它可能主要還要靠內部需求的自然增長來帶動它自身的增長,而想要通過增加供給來實現增長的空間非常有限。就是說,你從供應方的角度來講,不管我多努力,最後這個空間還是不大。

  從外部的條件變化看,也並不都是有利於香港保險業的增長。比如說跟台灣有關的,兩岸直航,香港財產險在貨運這一塊可能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另外,隨著中國內地整個海外貿易網路的不斷成熟和完善,可能對香港保險業都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它自己內部設施完善了,也不需要通過香港來轉口了,海外貿易網路比較成熟和完善了,貨可能直接就走了。所以,財產險未來的發展空間是更為有限。

  這就是香港保險業的一個總體情況,但市場是自動調節的機制,一旦需求少了或是資本不賺錢了,它會自動從市場退出,實現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平衡。所以我預計未來保險公司從數量上不應該是一個繼續再增加的趨勢,有的甚至可能要從市場退出--像1987年香港有327間保險公司,併購的併購,關門的關門,到現在只剩200多間了。

  內資保險公司在很多方面還要向外資學習

  記者:不少國際大型保險集團都透過香港介入內地,對內地保險的影響如何?

  關浣非:從地緣上和文化上,香港和內地有一致性的東西非常多,因此,很多外資都把香港作為它進入內地的一個“踏腳石”,或者叫“橋頭堡”。因為對於真正的外資來講,內地對他們是一個全新的、陌生的市場:這個市場不僅有制度上的不同,甚至還包括運營、競爭的一些模式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他們是想借助香港對內地的瞭解、借助香港的一部分專業力量去開拓內地的保險市場。

  如果把內地的保險市場跟國外的保險市場甚至是跟香港的作比較,簡單說就是專業化、精細化的管理能力有非常大的差異。如果說外面先進,那首先就體現在專業化、精細化的管理上,要比內地的已有的水準先進得多。

  保險說到底是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行業,它的一整套的運營規則與方式等等,跟其他的行業有非常大的不同,它的整個經營對象實際上就是風險,是通過對各類風險的專業化管理、通過風險同質化的技術處理來達到服務社會、獲取利潤的目的。

  以我的觀點看,不單是保險業,中國所有的企業跟國外先進行業相比,都有幾個不足:一個是制度的建設能力和執行能力;第二個是交易能力,對銀行業、對保險業即為其金融交易能力,交易能力就是指你的產品的供給能力和服務能力;第三個就是內外部資源的管理和利用能力;第四個就是自身的經營所遇到的各種風險的管理和控制能力。這四個方面,應該說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是我們內地相關產業的軟肋。

  從另一個角度看,對外國相關產業來說,則是進入中國內地的機會。外資為甚麼要進入內地?無非就是兩個想法:一個是要把他們過剩的資本在新興市場做出一個安排,尋得一個獲利的空間,資本總是要尋找出路的嘛;第二個要把他過剩的專業能力做出一個釋放,因為你內地的專業水準跟他的水準不是在一個層面上,所以他就覺得有這個信心去介入內地市場。

  外資在近兩年可能糟糕一點,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對他們自身的資本釋放能力造成了約束。如果能力得到恢復,他們的力度可能會加大。

  記者:雖然已經有不少外資保險公司進入內地了,但是實際上好多能力,是不是內地公司還沒有學到?

  關浣非:現在出現一個什麼樣的市場結構呢?就是各玩各的。外資總之打法基本一致,內資則分成國有、民營的,各有各的打法。因為資本背景不同,對各種市場主體的經營模式造成了不同的影響--有的可能理性,有的則非理性,有的按照行業的發展規律去做,有的就按照所謂的市場規模導向來做。

  外資可能相對理性一些、謹慎一些,發展速度也因此相對慢一些。慢一些是指擴張,而我們現在就在研究,要看它創造價值的能力是不是也會慢一些?因為擴張慢一點並不一定表示創造價值的能力低。現在而言,還得不出這種結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