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兩岸與國際政治的複雜關係及其內涵決非台灣的政客和政治勢力表述的那麼簡單。即使在台獨勢力當政期間,欲以“台灣”作為新的政治主體擠入國際社會的企圖,經多番嘗試,最終還是無法得逞,只能碰得頭破血流,落得國際社會“麻煩製造者”的惡名。陳水扁的名言“台獨是自欺欺人,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就是最好的歷史表證。
事實證明,台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是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和堅定擁護的。台灣欲獨立,其結果只能是破壞現有的國際格局,在亞太地區製造動亂和戰端,這無疑是與和平發展的國際潮流背道而馳的,也是絕無可能實現的。
但與此同時,大陸方面也應該考慮和照顧台灣民眾對於國際空間的合情理的要求。在台灣政局發生逆轉,支持和平發展的氾藍勢力上台後,大陸方面很快就以最高領導人發表綱領性文獻的方式予以回應。在“胡六點”中,就此列出專條,指出:“我們瞭解台灣同胞對參與國際活動問題的感受,重視解決與之相關的問題。”並就具體做法表示,“對於台灣同外國開展民間性經濟文化往來的前景,可以視需要進一步協商。對於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兩岸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
正是在這樣的方針指導下,台灣實現了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會議(WHA)的夙願,兩岸也達成“外交休兵”的默契。這些無疑都有利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也是兩岸民眾所樂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