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內出現同仇敵愾的氣氛,尤其是尋找經濟上的敵人。 |
中評社台北11月4日電/美國期中選舉結果揭曉,一如選前民意顯示的,奧巴馬總統領導的民主黨遭受重挫,失去了眾議院和州長的多數地位。雖然勉強保有參院多數,但那主要是因為參院100席中祇改選了37席的關係。
聯合晚報社論認為,特別值得關心的,是民主黨重挫後美國的政情發展。共和黨是大贏家,然而選戰中卻看不到有什麼全國性的魅力領袖,也沒有格外響亮的口號激勵人心。共和黨不是靠自己的長處打勝仗的,他們靠的是全美國瀰漫著一股對奧巴馬強烈失望的氣氛。
這樣的選舉結果,必然逼著奧巴馬要有所回應。但經濟問題沉疴已深,除了舉債建設、擴張貨幣供給之外,別無短時間內能夠奏效的辦法。而美國還有多少繼續舉債、印鈔票的空間?如果不能在經濟上有立竿見影的改革,那就只能另想辦法安撫人心,讓美國人從經濟上的痛苦不安轉移注意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內出現同仇敵愾的氣氛,尤其是尋找經濟上的敵人。80年代後期美國不景氣時,民間浮現了強烈反日情緒,因為那時日本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而且對美國有龐大的出超。今天,中國扮演了類似的角色,因而此刻若發展出美國對中國態度轉為對立緊張,甚至針對中國祭起各種經濟保護主義的策略,應該不會讓人太意外吧,目前的匯率大戰正是例證。
更何況,現在氣燄高張的美國共和黨,立場上長期強調愛國主義,抱持著一種“美國至上”的態度。這種美國主義在小布什主政的八年中更加高漲,到2008年奧巴馬勝選才稍受壓抑。現在不到兩年時間,奧巴馬變得如此灰頭土臉,美國主義必然再度抬頭,更增加了美國和中國,甚至和全世界在經濟上的緊張關係。
當這種情勢出現,就不會是美國自己國內的事了。美國和中國是全球經濟勢力最強的兩個國家,台灣和這兩邊又都有特殊、敏感的關係,美中衝突隱隱浮現,台灣夾在中間該如何自處?如何避免成為兩大衝突之間的籌碼?沒有人樂見這種狀況出現,但台灣不能不思考、準備這樣的可能性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