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增進兩岸互信 深化和平發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23 00:21:49  


兩岸關係如不能建成命運共同體,何來“新台灣,新願景”?
 
  雖然2008年5月以來,在認同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兩岸之間形成了初步互信,但六十年的對抗、隔絕所造成的,兩岸之間完全沒有互信的嚴重局面,不僅遠沒有完全打破,而且將作為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各種干擾的深層次原因,一再表現出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嚴重不利影響。兩岸之間完全沒有互信的局面形成,雖然與1949年以後的兩岸軍事、政治對抗,以及島內長期的反共教育,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但1988年以後,李登輝、陳水扁大肆進行“台獨”分裂活動,積極推行“去中國化”,則造成了最嚴重、深刻的後果。因為在二十年中,兩岸之間完全沒有政治互信的局面發生了嚴重的質變,國家統一與分裂的嚴峻鬥爭,取代了爭取中國統治權的長期鬥爭,而成為兩岸之間完全沒有互信局面的唯一原因。2008年5月國民黨重新執政以後,形成了兩岸之間的初步互信。但是,統獨鬥爭的深刻影響仍然廣泛、嚴重存在,仍然是導致兩岸互信脆弱的唯一原因。“台獨”勢力在島內重新執政的可能現實地存在、“去中國化”的惡劣影響遠未消除、台灣所謂的民意持續滑向偏“獨”,都直接造成兩岸互信難以較快、明顯加強的後果。這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嚴重的隱憂,而不斷增進兩岸互信,是消除各種干擾,實現兩岸關係持續、深入地和平發展的關鍵,也是兩岸同胞面臨的嚴重挑戰。

  2007年10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十三億大陸同胞和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在2008年12月的“12.31”重要講話中,胡錦濤總書記再次做了同樣表述。這是大陸方面根據歷史和現實,對於兩岸關係的本質做出的戰略判斷。事實清楚顯示,這一判斷已經並將繼續是大陸對台政策的基礎。現在,世界已出現了,並將繼續出現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共同體。與所有這些共同體比較,兩岸命運共同體不僅具有共同利益的內涵,而且還具有血脈相連和共同命運,即休戚與共的內涵。兩岸命運共同體是在十九世紀中期以來的一個半世紀當中,在中華民族經歷的,從深重苦難到偉大復興的曲折歷史進程中形成、發展的。2008年5月以來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順利開局、起步,就是在實際存在的兩岸同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上實現的。多年來,大陸的一系列惠台政策,特別簽訂ECFA過程中的對台“讓利”,都顯示了這一點。

  但是,人們的認識明顯落後於實際的事態發展。至今,不少台灣人士拒不承認兩岸同胞命運共同體的存在。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不否認,也無法否認兩岸同胞的血脈相連,但卻明確否認兩岸同胞命運相同、休戚與共,即所謂的“你是你,我是我”。這是兩岸關係持續、深入和平發展的重大隱憂,而如何有效消除這一隱憂,則是又一個重大挑戰。民族認同是兩岸同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血脈相連和休戚與共,同樣是民族認同的內涵。所以,在兩岸關係當前形勢下,堅持強化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將是消除隱憂、應對挑戰的,具有深遠意義的戰略舉措。2010年7月12日,胡錦濤總書記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就明確強調了這一點。

  2008年3月以來,“求同存異”一直是兩岸一個重要共識。這一共識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順利開局、起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還將在未來時期,兩岸關係持續、深入地和平發展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求同存異就是,為實現或推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兩岸積極尋求、建立共識,並進行不同形式、不同內涵的合作,而對於暫時難以消除的分歧,則予以擱置,不因之妨礙兩岸的共識和合作。但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不斷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面臨“由易到難”、“先經後政”的易和難、經和政的必然轉換,即兩岸關係中較易求得共識、較易進行合作的經濟問題,都已大體形成機制和框架,而難以求得共識、難以進行合作的政治問題,已明顯突出。更重要的是,這些政治問題正逐漸成為制約兩岸關係持續、深入和平發展的重要問題、重點問題,甚至關鍵問題,因而勢難長久擱置,需及時尋求解決之道。可以認為,尋求共識、進行合作,將同樣是解決困難問題的有效方式,甚至是必經之途。所以,不僅需繼續堅持求同存異,而且需實行求同化異,即通過尋求共識、進行合作,及時、有效地處理難以擱置、不應擱置的困難問題。增進兩岸互信、強化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面臨的都是具有大難度的政治問題。必須堅持求同化異,才能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求同存異與求同化異密切結合、共同運用,必將促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由順利開局、起步向持續、深入進行、有序轉換的實現。

  共同努力實現兩岸關係持續深入地和平發展

  事實表明,2008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順利開局、起步、是兩岸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包括世界華僑、華人的,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努力的成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以及最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關鍵環節,必須由兩岸及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努力,才能順利完成。在過去兩年多當中,無論是兩岸簽署各類相關協定和簽訂ECFA,還是處理台灣以適當身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都是兩岸共同努力的成果,而不是由於哪一方的給予。未來時期中,在兩岸關係持續、深入的和平發展進程中,消除隱憂、應對挑戰,仍然必須依靠兩岸和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可以肯定,兩岸,以及包括世界華僑、華人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必將一如既往,積極參與推進兩岸關係持續、深入的和平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

  2008年5月以後兩年多當中,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開局、起步階段,恰好與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重疊;而兩岸關係進入持續、深入地和平發展階段,又恰好與國際金融危機後的世界性深刻調整階段重疊。這種重疊顯示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世界大趨勢的一致性、同步性。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危機後世界性的深刻調整,在使兩岸都面臨嚴峻挑戰的同時,也給兩岸都帶來難得的機遇。實際上,大陸和台灣各自經歷了過去幾十年較成功的發展後,現在都面臨著各自重要的調整,處於決定未來各自發展順利與否、成功與否的關鍵時刻。

  世界性調整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更強化了大陸和台灣各自調整的重大意義。必須看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順利開局、起步,特別是兩岸關係持續、深入的和平發展,已經並將繼續為兩岸迎接挑戰、把握機遇,以及完成調整、實現新發展,提供最重要保證。因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是兩岸共同面對挑戰和機遇,以中華民族共同的智慧和力量,謀取共同的新發展、新成就。如果說,1988年到2008年之間,兩岸的合作是分散的,成果帶來的利益也是分散的;那末2008年5月以來,特別在ECFA簽訂生效以後,兩岸的合作將進入一個全新階段。未來兩岸以及全體中華兒女,完全可能進行全面而又有協調、有規劃的更高層次的合作,從而爭取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世界上,實現中華民族共同利益的最大化。為此,兩岸以及全體中華兒女,必將共同努力,在積極推進兩岸關係持續、深入地和平發展進程中,厚植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貢獻。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實現兩岸關係持續、深入地發展,道路並不平坦,完全可能出現曲折,甚至反復。“台獨”勢力在台灣島內重新執政、島內政局發生動盪,以及外國勢力的插手與干涉,都是必須重視的干擾因素。但是,兩岸關係持續、深入地和平發展,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需要,符合世界歷史發展的大潮流,而且已經並將繼續給兩岸,首先是給台灣帶來重大利益,特別是給出了更加美好的願景,所以,任何勢力都不可能逆轉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曲折和反復只能使兩岸和全體中華兒女,更加堅定地共同努力,“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9月6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深圳的重要講話)。我們充滿信心,兩岸關係必將持續、深入地和平發展,祖國必將完全統一,中華民族必將實現偉大復興。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0年11月號,總第155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