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交流越深牽制越大 軟實力成防禦主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9 14:20:09  


  中評社台北10月29日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昨天表示,要確保台灣的安全,不能全靠軍事,軍事絕非“防禦”(defense)的唯一方式,包括經濟、教育及與鄰國“非武力交往”的實力,都屬於防禦的範疇,他更強調不要以為特定的武器系統(如F十六),就是解決兩岸問題的金鑰,因為“沒有一種武器系統,可以改變全局”。

  聯合報文章指出,誠哉斯言。與過去布什政府官員不斷要求台灣必須透過對美軍購,才能證明自己有防禦台灣的決心,司徒文這項說法有相當大的調整。背後透露的微妙訊息或許顯示,在兩岸簽訂ECFA後,美國已開始微調其兩岸政策;“硬殺”不再是唯一制衡的方法,軟實力已逐漸成為掣肘的主流。他強調美國政府與台灣政府皆認為,兩岸持續交往才是兩岸和平與穩定的最大保證。
  
  司徒文講得很明白,兩岸互動頻繁,加深彼此的了解。其實沒說的隱語是:交流越深,牽制也就越大;當兩岸達到唇亡齒寒的密切程度時,大陸投鼠忌器,就很難冒動,無形中就更強化兩岸的穩定和台灣的安全。

  司徒文昨天花了不少時間,談美台緊密的經貿關係。美國牛肉的進口爭議,讓台美之間的TIFA談判平白擱淺三年。司徒文點出美國對台經貿的最新方向,就是不能再讓美國農產品進口問題,“卡住”美商的ECFA商機。

  奧巴馬政府今年提出“國家出口計劃”(NEI),目標是五年內讓美國出口倍增,美國各地駐外館處,包括美國在台協會都被賦予使命,需全力配合這項計劃。再不重啟TIFA對談,對奧巴馬想全力拓展美國出口願景,也無法加分。

  台灣在ECFA加持下,已成亞洲最新投資焦點,但美商過去幾年對台投資原地踏步。明年ECFA生效後,日商、陸資將湧入台灣市場,美商豈能將商機送人?唯有快突破僵局,掌握ECFA新氣象,才不會讓出台灣第一大外商寶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