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華裔市長辭職 華人憂形象受損參政空間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2 11:22:08  


 
  白人歡聲雷動華人心裡難受 僑界憂華人參政空間或壓縮

  聖蓋博市華裔市長黃裕民決定“辭去公職”,結束了聖蓋博百年歷史上第2位華裔民選市長生涯。消息傳出後,《星島日報》稱,華人社區多數民眾皆持正面反應,肯定其勇於承擔個人私下行為的責任後果,但部分華裔民眾對小區內華裔參政者未來發展感到憂心,擔心華人參政空間恐將壓縮。

  1975年出生在台北的黃裕民,9歲時隨家人移民美國,和同是來自中國台灣的妻子育有2名子女。在聖蓋博第一位華裔市長梅志堅的推薦下,黃裕民順利成為聖蓋博史上第2位華裔市長。美國《中國日報》指出,年輕有為的黃裕民一直被南加州華裔社群視為明日之星,但卻也因為房地產開發案官司纏身,這次再度傳出涉嫌暴力攻擊,黃裕民的政治發展也將暫時告終。

  2006年由53歲已故華人市長梅志堅生前力薦,讓黃裕民得以被指派為接任市議員,是聖蓋博市史上第2位華裔市長和市議員;可惜的是,兩位華裔市議員,一位去世於任內,一位辭職下台,令人不勝唏噓。

  黃裕民19日向市議會請辭市長、市議員一職後,當晚原本該由他主持的市府例會仍如期舉行,但已改由副市長主持。《世界日報》報道稱,據出席會議的華裔民眾表示,會議上幾乎沒有亞裔面孔,出席的多數都是白人,會議現場的氣氛相當怪異,還有民眾在現場歡呼,認為黃裕民辭職比較好。華裔民眾表示,看到這樣的情況,讓身為華人的他心裡相當難受。 

  黃裕民2007年3月當選,任期原本到明年3月到期,如今他辭去市長、 市議員後,聖蓋博市府可能會指派人選填補這半年的空缺。據了解,若重新舉辦選舉,市府需花費高達數萬元的經費。據出席會議的民眾表示,目前已有華人表達遞補黃裕民意願,有意遞交申請表格。

  華裔民選官員被小區抽絲剝繭檢查

  黃裕民與女性友人意外衝突事件,令華裔民選官員的形象與操守再次成為熱議話題。在媒體聚光燈和民眾鋪天蓋地評論下,華裔民選官員被抽絲剝繭檢查:這些年,華裔民選官員到底怎麼了? 

  《世界日報》刊文指出,南加州華人參政30年來走過輝煌的一頁:從蒙特利公園市陳李琬若、喜瑞都黃錦波等參政先鋒,到加州主計長江俊輝、加州聯邦眾議員趙美心等公僕,還有大批地方市議員、學區教委、水局委員。到2010年,南加州的華裔民選官員已將近50人,華人參政不僅在許多保守城市打開局面,填補上百年無華人參與的歷史空白,在蒙特利公園、聖瑪利諾、羅斯密、核桃市等華人聚居城市,華裔市議員人數更節節上升,一些城市華裔民選官員已居主導地位。 

  然而,華人參政的口碑近年似乎遭到嚴峻挑戰。從數年前核桃市議員林恩成的“超市偷竊”事件(最後證實清白無罪)、前洛杉磯機場委員黃文林2008年因受賄、利益衝突等罪名成立被判五年;天普市購物中心開發工程將華裔市長汪嵩之拉下馬,因“受賄”1萬3000元被判16個月牢獄的沉重代價;此次黃裕民的“足浴店老板娘”風波,雖然檢方尚未起訴,但地方警察已提出“搶劫”、“攻擊”、“家庭暴力”三項控罪,鬧得滿城風雨。 

  阿罕布拉市長暨華裔民選官員副會長沈時康以“希望對華裔小區的負面影響減到最小”表示時下心情。他表示,經過選戰的洗禮,深知民選官員職位置得來不易,也知道公眾人物生活在民眾聚光燈下,應是大家的表率。他擔心,此次事件不僅對民選官員和有興趣參政的華人傷害,也可能造成整個華裔形象的傷害,但他同時認為,事件給有心參政的華人一記警鐘,“希望華裔民選官員加強素質,有心參政的華人不要因此卻步”。 

  政商顧問梁掌球認為,事件發生後華裔小區愁雲慘霧、擔心形象受傷甚至引發種族歧視“沒有必要”。他解釋事件屬個人行為,不應將整個小區牽連在內,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公平。他認為,媒體對黃裕民事件報導鋪天蓋地,並非針對華裔小區。最重要的原因是貝爾市肥貓案曝光,引起市民對民選官員舉動和操守的關注,媒體的警覺也在提高中,並非炒作或針對某個族裔,“換成其它族裔,相信媒體也一樣報導”。 

  20日剛從大陸回到洛杉磯的民選官員協會會長蘇王秀蘭表示,已計劃今年11月中旬舉辦大型民選官員司法短訓會,邀請加州知名律師團體為華裔民選官員上課,希望所有的華裔民選官員都能參加,大家的從政道路更加順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