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民進黨豈可反對不在籍投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11 08:16:45  


  中評社台北10月11日電/台“內政部”規劃在二○一二年大選時實施“不在籍投票”,讓軍警和出外工作、求學的人能移轉投票處所,就近在居住地投票。這是一項保障人民參政權的進步措施;不料民進黨竟強烈反對,指控國民黨是為“集中掌控”軍警影響選舉而出此策。

  聯合報社論指出,此一反應,暴露了民進黨的三種心態。一是“反對心態”,對國民黨提出的施政,不問是非曲直一概反對,到了非理性的地步。二是“矛盾心態”,平時將“民主”無限上綱,但一翻臉就把台灣民主貶抑為脆弱不堪、任人操弄的玩意,矛盾到了極點。三是“退化心態”,不在籍投票旨在擴大民眾的政治參與,是選制上的一大突破與進步,而民進黨對保障投票權的變革竟大唱反調。

  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三點。民進黨為反對而反對,或為攫取政治利益以致出爾反爾,人們早已司空見慣。但對於“不在籍投票”如此明顯地能帶給民眾莫大方便、亦有利於台灣民主的改革工程,民進黨竟大唱反調,且說不出任何正當的理由;這顯示民進黨的民主思維已嚴重鏽蝕,以致連自己在向後倒退都無法察覺了。八年執政的挫敗,民進黨不僅失去了清廉和正義,似乎也失去了追求進步價值的信念。

  “不在籍投票”的意義,毋庸再贅述,絕大多數民眾都明白其必要性及便利性。每逢選舉,數百萬民眾舟車勞頓南北奔波,除了個人身心疲累,社會也要承受巨大的運輸負擔。若讓旅居外地的公民選擇就近投票,不僅能降低社會成本,也能提高民眾的政治參與;先進國家早已實施數十年,以台灣多年的民主根基,難道無法在投票、計票機制上多跨出一步?更何況,早有學者質疑,政府讓人民因距離或工作因素而無法投票,恐已涉及“違憲”。

  觀察“內政部”提出的不在籍投票方案,其實已顯得過度自我設限。例如,旅居大陸的台商、台胞多達百萬人,即使兩岸直航,也難以在短短幾天內全部輸運返台投票,許多人形同長年被剝奪了投票權。這對他們並不公平,對台灣而言,也是民意代表性的嚴重流失與扭曲。但由於民進黨的強烈反對,及技術問題未能完全克服,“內政部”早已主動排除“通訊投票”,犧牲了百萬台胞和其他海外僑民的權益。現在,所謂“不在籍投票”,只是要讓居住台灣的選民可以就近選擇投票所,而民進黨竟連這點都要反對,簡直已是不可理喻。

  民進黨之所以反對擴大民眾的政治參與,其基本假設是,包括大陸及海外台胞,及軍警等,或許較多潛在傾向投藍的選民,因此絕對不能為他們降低投票的地理門檻。亦即,意圖藉著降低總選民的“分母數”,認為只要固守移動性較弱的最死忠的綠色基本盤,民進黨就握有“以小搏大”的機會。但是,一個政黨把自己的掌權希望寄託在限制人民參政的基礎上,不覺得可悲嗎?何況,正因過去投票未能顯現較完整的民意,也許正是造成民進黨長期未能轉型的原因,該黨難道不知這其實是民主的危機?

  當年游錫堃擔任“閣揆”時,曾稱讚不在籍投票可以“強化政府的正當性”,“可以降低社會成本”;孰料,一旦朝野易位,政府正當性和社會成本竟都變得無足輕重了。在民主國家,政黨輪替是常態,政黨要贏得民心,必須不斷自我反省、鞭策,找到自己和國家社會的最佳共榮位置。如果一心盤算著自己的利益,對於有益民主、又能便民的事卻一味阻撓,這種保守與反動作風,豈不愧對頭上的“民主”和“進步”四字?

  試想,一個“國家”若有幾百萬公民無法投票發聲,民意怎麼可能不受到扭曲?請民進黨鬆開摀住人民嘴巴的那雙手吧!這個場景實在太醜陋了。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