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毒化了世界金融秩序
“貨幣戰爭”並不僅僅是個傳說,近幾個月來,一些國家的行動已經把世界推向了“貨幣戰爭”的邊緣。
許多專家認為,此次貨幣危機的“震源”,是發達國家所謂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該政策的核心就是央行通過購買銀行等金融機構持有的債券、票據等,把錢提供給這些金融機構,也就是向市場大規模注資。這是區別於傳統貨幣政策的“非常規政策工具”,用以刺激經濟增長。
由於近一年來美國經濟持續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有關進一步擴大“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預期不斷增強。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近日表示,美聯儲資產購買計劃“協助降低了借貸成本”的同時,也提振了經濟,而擴大資產購買規模可能進一步舒緩金融景況。他的這番話再次表達了美聯儲擴大資產購買規模的意圖。
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最快會在11月出台新一輪資產購買計劃,以提振疲弱的經濟復甦,規模可能將達到1萬億美元。且不論這能否對美國的經濟復甦起到有效作用,美國大規模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無疑將使美元匯率繼續降低,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重大衝擊。
其他發達國家有樣學樣,紛紛展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繼日本9月15日在近6年多來首次干預外匯市場之後,10月5日,日銀突然重拾“零利率”,同時宣布用5萬億日元買債買資產,以遏制日元升值。隨後,韓國、泰國和新加坡等也紛紛介入市場。
由於美元對包括歐元、英鎊在內的世界貨幣匯率持續走低,影響了同樣受經濟增長疲弱困擾的英國及歐元區。據悉,英國極可能追隨日美做法。
新興經濟體面臨衝擊
由於西方主要國家央行利率接近零的水平,跨境逐利資本必然流向投資回報率相對較高的新興經濟體。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世界新興國家資本流入將大大高於去年的水平,而流入亞洲的資本更是超過60%。2009年亞洲資本淨流入350億美元,今年預計將會更高。
資本的大量湧入,一方面使新興國家股市、樓市、大宗商品價格日益高漲,吹起了大量的資產泡沫,使新興經濟體面臨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另一方面,境外資金的流入將會使本幣在短期內面臨較大的升值壓力,威脅這些國家的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