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德將完成一戰全部賠款 220億英鎊還92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30 15:07:30  


巴黎和會的產物--《凡爾賽和約》簽字儀式,正在簽字的是時任法國總理克萊蒙梭。
  中評社北京9月30日電/今年10月3日是東西德統一20周年紀念日,同時也是德國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部賠款的日子。據新快報引述英國《每日郵報》29日報道,屆時,德國政府將向法國政府交付6000萬英鎊(約合6.23億元人民幣)的最後一筆戰爭賠款。 

  自一戰戰敗後,德國歷時92年才完全還清賠款,總額達到220億英鎊(約合2328億元人民幣)。 

  起源 《凡爾賽和約》規定賠付 

  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協約國戰勝國──英國、法國和美國在1919年6月28日簽署的《凡爾賽和約》中提出的:作為向戰勝國支付的戰爭賠償和對其的懲罰,德國政府需要支付2690億金馬克的賠款,相當於9.6萬噸黃金。大部分戰爭賠款按計劃將支付給比利時和法國,並用來支付協約國發動戰爭的費用。 

  比利時和法國的國土、城鎮和鄉村在戰爭中遭到了巨大破壞。這筆賠款於1929年降至1320億金馬克,換算成英鎊達220億。 

  《每日郵報》報道稱,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等同於背負起戰爭中死去的將近1000萬人的性命。 

  影響 曾推動納粹上台 

  有人說,如果希特勒在其統治期間遵守支付戰爭賠款義務的話,一戰戰爭債務可能早已還清。 

  法國在一戰中損失慘重,農田荒蕪、工業盡毀,死亡人口達300萬。至今仍有意見認為,法國在戰後對德國實施的懲罰措施難免有過於極端和嚴苛的傾向。 

  出席巴黎和會的英國財政部首席代表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於1919年辭職,以表示對巨額戰爭賠款的抗議。他認為這無異於點燃了另一場戰爭的導火索。事實證明,這並非杞人憂天。 

  德國公眾對《凡爾賽和約》的憤怒情緒被認為是推動納粹上台的一個重要因素。 

  1924年到1930年間,德國被迫發行大量外國債券以籌集這筆巨額賠款。當時的魏瑪共和國被拖入債務的泥淖,開始實行史上首次“貨幣寬鬆政策”──大量地印發鈔票,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最後,100億馬克連一塊麵包都買不到。 

  德國於1931年暫停了每年償付的賠款。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德國拒絕恢復償還賠款。但在1953年的倫敦國際大會上,西德同意承擔德國二戰前發行的國際債券償還責任。 

  去向 大部分支付給個人 

  1989年柏林墻倒塌後,德國實現了國家統一,此後德國按照倫敦國際大會的規定,開始償還這些國際賠款,直到2010年10月3日還清最後一筆。 

  德國發行量最大的《圖片報》稱:“最後一筆款項將於周日到期。對於德國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了,至少是在財務方面。” 

  根據《凡爾賽和約》,大部分賠款將支付給個人、持有無擔保債券的養老金賬戶和公司。德國政府沒有披露這筆錢將如何發放,但據信這筆錢將轉往一個持有賬戶,然後再發給相關的債券和債務持有人,他們中的大多數是美國人和法國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