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美會發生“臨時性海洋冷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8 00:59:21  


中國海軍南海艦隊887號補給艦與168號戰艦編隊航行(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8月28日電/荊楚網-楚天金報刊文說,美韓兩國將於9月初在黃海舉行一個多月以來的第三輪聯合軍演。分析人士指出,近期美軍在中國近海動作頻頻,其圍堵中國、將中國封鎖在“第一島鏈”的意圖明顯,而中國海軍也通過一系列海上演習,顯示了突破封鎖的能力。西方媒體普遍認為,中美未來可能展開一場“海洋冷戰”。

  西方“三條島鏈”圍堵中國

  “島鏈”是冷戰時期東西方對抗的產物。二戰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封鎖當時的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利用西太平洋海域一些特殊島群的戰略地理位置,提出了“島鏈”的概念。最先使用“島鏈”一詞的是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1951年1月,時任美國國務院顧問的杜勒斯提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防務範圍應是日本、琉球群島、中國台灣、菲律賓、澳大利亞這條島嶼鏈。”

  冷戰結束後,西方國家將戰略圍堵重點轉向中國,杜勒斯的“島鏈說”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衍生出美國遏制中國海軍向遠洋發展的三條“島嶼封鎖鏈”。所謂“第一島鏈”,指的是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島,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這一島鏈是美國及其軍事盟國向西部署的最前沿。“第二島鏈”北起日本群島,經南方群島 (包括小笠原群島、硫磺列島)、馬里亞納群島,延至哈馬黑拉馬等島群,是一線亞太美軍和日韓等國的後方依托。“第三島鏈”主要由夏威夷群島基地群組成,它既是支援亞太美軍的戰略後方,又是美國本土的防禦前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