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張中勇:菲警無能 我們的警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5 11:23:52  


  中評社台北8月25日電/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系主任、前“國安會諮詢委員”張中勇今天在聯合報發表文章說,菲律賓馬尼拉市區廿三日發生廿五名香港遊客搭乘遊覽車遭一名菲國退職警官持槍挾持事件,造成八死七傷慘劇;對此,菲國警方在人質危機處理方面是否失當或失職,外界能否就本案有所警惕與省思,而我警方處理類似事件之能力與整備情形又應如何加強?值得關注。

  首先,菲警雖曾試圖以談判方式來處理本案,並成功說服歹徒釋放九名婦孺人質,但卻未能針對歹徒訴求(復職以領取退休福利),加以有效運用,如承諾重新檢討甚至虛與委蛇,以發揮安撫作用,或可以此事之處理與過程為籌碼,陸續釋出有利於歹徒之進展與訊息,持續要求釋放更多人質,或可拖延時間,磨耗歹徒心力,引導其走向妥協之路。

  其次,菲警似乎不僅未曾請求歹徒家屬或親友、同事或長官等人到場喊話或與其通話,藉以勸說歹徒放棄對峙,並尋求平和解決之道;反之,菲警卻以疑為共犯為由,強行拘捕其警官胞弟,而歹徒在透過媒體報導獲知此訊息後,乃情緒失控,逕而在車內開槍,此後情勢急遽惡化,終釀成悲劇。

  再者,菲警一旦決定攻堅,不僅未採取狙擊行動,且缺乏破壞車門、車窗等反劫車之特種設備,整個攻堅行動費力又耗時,結果是,當攻堅作為拖延愈久,只會更加刺激歹徒情緒而不利於人質安全。

  文章說,平實而論,菲警於處理本案之談判與攻堅等作為,均有不少缺失,包括人質危機處理之機制設計與分工統合(如功能分組、指揮管制等)、人質危機談判之技巧與配套措施(如聆聽、同理心、情資彙整、機關協調等)、反劫持攻堅行動之訓練與設備(如狙擊手及通訊、破門等設備)等機制建構、能力整備與臨場表現,皆有待檢討與改進,然歐美警方對此應較無可憂慮或應有警惕之處。

  然而,本案仍有值得外國警方關注之處:歹徒透過巴士車內電視報導,得以掌握外界最新動態,包括菲警拘捕其胞弟、警力部署狀況、攻堅行動過程等訊息,或可加以利用來對付警方,或受到刺激因而濫殺人質,乃再次凸顯出當前歹徒犯案甚或恐怖攻擊行動,均極有可能利用現代通訊科技或媒體現場報導而獲得助力,且不易防阻或制止,如通訊科技日新月異且功能增強、電視現場直播與網路新聞傳播,均涉及新聞自由與人民「知」的權利而難以管制等,已然造成各國警方處理類似案件之重大挑戰。

  例如,二○○八年十一月印度孟買恐怖攻擊行動中,歹徒便曾利用全球定位系統、黑莓機、衛星地圖、預付卡手機、衛星電話、旅館電視等現代通訊工具,遂行犯案,並在與警方對峙過程中,藉由印度電視現場直播,掌握警力部署與攻堅行動。對此,孟買當局曾強迫中斷電視新聞現場報導達四十五分鐘,以避免警方行動遭歹徒洞悉。換言之,菲國當局若能有效封鎖拘捕歹徒胞弟之訊息(姑且不論為何要急促採取該不智行動),或許歹徒便不致受此刺激而趨於失控。

  文章說,最後,對於亦曾出現公車遭挾持之台灣而言,首先可將此案處理過程加以剖析與檢討,並列為維安特勤機制之人質危機處理個案教材。其次,汲取菲警失敗教訓,檢視與增強我方反挾持或反恐機制建構與能力整備,尤其,警方應對歹徒可能結合通資科技與利用媒體新聞以遂行犯案之趨勢,有所整備,並對如何妥適規範與有利運用媒體,俾兼顧警方行動保密與新聞自由,有所因應。 


    相關專題: 港團遊菲遭挾持 9港人無辜遇害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