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重金申遺為保護還是為GDP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4 00:27:33  


 
  長城早於上世紀80年代後期就入選世界遺產,談到位於大青山頂的秦長城遺址,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處長王大方就感到痛心。近年來開礦和人為破壞對該段長城局部造成摧毀性破壞,可由於經費緊張,遺址又多在人少偏遠的地方,長期以來缺乏維護。從去年開始文物部門克服困難安排的一百萬元保護資金只是杯水車薪。

  中國文物學會世界遺產研究委員會秘書長丹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遺址保護費用稀缺現象比較嚴重,項目賬面上的保護費用許多實際也用於他處。資金配備體制不健全、層層盤剝分流、商業盈利意識大於保護意識是導致這種狀況的主要因素。”

  據介紹,雖然一些熱門景區游人如織,門票收入可觀,但落實到保護上的資金極為有限。除去上繳政府、財政、旅遊公司和維持人員開支的資金,平均用到遺址資源保護上的資金連門票收入的10%都不能保證。據統計,雲南石林風景名勝區2006年至2008年3年間門票收入9億多元,而用於景區日常維護的經費占門票收入不到10%。

  與此同時,一些遺產項目申辦後急於擴容,有的甚至搞破壞性開發,被限令整改後拆除成本又占了一部分維護費用。僅張家界和石林用於整頓景區秩序、拆遷違規建築的費用就高達數億元。

  採訪中記者發現,儘管許多項目在苦於缺乏維護費一事上各有說辭,但公眾並不買賬。“為什麼在申報期間不惜成本,申報成功了就吝惜保護費用?為什麼上面要求保護環境可以不講投入產出,保護世遺就捉襟見肘?”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潘照東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