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總統李明博以及4500多名來賓參加8月15日的慶祝活動。 |
但沒過多少年,日本再度攻占朝鮮半島。1910年,日本伊藤博文政府迫使朝鮮政府簽訂《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並朝鮮。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1926年,為修建殖民當局總督府,光化門被遷移到景福宮東門外。即便被遷址,也未能挽救光化門的命運。在1950年到1953年的朝鮮戰爭中,光化門再度被焚毀。
1968年,韓國樸正熙政府重建光化門,這次大量使用了鋼筋水泥等材料,與史料記載的以木質結構為主的光化門大相徑庭。重建地址比原址退後了十多米。樸正熙也手書了一塊光化門的匾額,但“光化門”三字是用韓文書寫。
為恢復光化門的歷史原貌,韓國政府經過數年調查論證,於2006年12月4日啟動光化門重建工程,決定恢復木結構光化門,重新打造下落不明的木質匾額。在整個重修過程中,工程一直處於“閉門”狀態,未對媒體和公眾開放。
值得欣喜的是,經過艱難的辯論,韓國國內力排“去漢字化”的雜音,同意使用此次漢字匾額,並用數字技術還原了1865年景福宮重建時的漢字字體。
“光化門複原研究委員會”的崔恩哲教授說:“高宗時期使用漢字,我們以此為基礎尋找到朝鮮王朝時期著名將軍任泰瑛書寫的這3個字,字跡中帶有大將風骨,很符合光化門的風格。”
韓促日以實際行動反省歷史
今年,日本首相菅直人及其內閣集體拒絕參拜供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創下了日本內閣首度集體拒絕參拜的歷史。與此同時,菅直人政府表示出了深刻的反省態度。10日,菅直人以“首相談話”的形式,就殖民統治歷史向韓國表示反省和道歉,菅直人說,100年前的8月,日本與朝鮮簽訂合併條約,開始長達36年的殖民統治。菅直人說,殖民統治違背朝鮮人民意願,他們的國家和文化遭到掠奪,民族自豪感深受傷害,對於“殖民統治造成的巨大傷害和痛苦”,他感到“深深悔恨和由衷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