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葉檀:當前GDP全球第二與清初GDP比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0 11:43:26  


 
  中國GDP增長是數量型經濟體主導的結果,在轉向質量型經濟體的過程中,必須有代表經濟質量的數據,提示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

  有的代價是不可逆的,比如環境污染、比如長江源頭的沙漠化、比如黃河源頭的水枯竭,比如越來越極端的氣候,比如遭到嚴重破壞的古跡,所有這些都在提醒我們,中國的GDP增長,以強有力的行政權力為先導,以資源枯竭、環境污染與貧富差距為代價,支付了高昂的成本。某些地方兩位數以上的GDP增長,扣除環境成本、扣除人員安置的成本、扣除毀壞的財富,則經濟增長將下降一半以上。

  強調中國經濟所面臨的高昂成本與制度轉型的困難,不僅可以讓我們少一些由片面的數據所養成的虛妄的傲慢,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什麼樣的發展模式對於中國經濟的未來是有利的,還可以彰顯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只有對本國的前途、本國公民的福祉、本國的環境負責的政府,才可能對國際事務負責。憑籍這份擔當,中國不僅能夠引領全球經濟的步伐,還能夠塑造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很不幸的是,從清初開始,中國的經濟體量在全球領先,卻沒有為全球貢獻更多的主流文化與科技成果,隨著經濟萎縮,文化也隨之萎縮,伴隨農耕文明的是對於先秦典籍鑽牛角尖式的解讀。在中國重回全球第二之際,中國不僅要成為全球經濟的領先者,理應以中西方文明的結合,向全球展示中國具有重塑全球文明、為全球文明提供全新動力的能力。

  擁有全球最多的人口,作為第二大經濟體,意味著中國面臨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壓力主要表現在匯率、開放度與碳排放。

  中國對美的順差與歐、美的出口戰略衝突,人民幣匯率會成為貿易摩擦的引線,不時點上火噝噝作響。西方從來沒有停止中國開放資本市場與政府採購市場的要求;而在極端天氣威脅人類生存之際,碳貨幣總有一天會成為主流。

  考慮到所有這些成本,把這些成本公諸於眾,既是誠信所需,也是降低中國壓力、恢復中國經濟真實原則上的必須之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