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四川10市州遇特大泥石流 災情將進一步加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7 15:31:01  


 
  主持人:

  我們的政府已經在加強專業監測了,但畢竟這個工作的精度有限。我也記得徐紹史部長有一句話,他說,“地質災害防不勝防,但是我們還是要防上加防”。首先我們來說說這個防不勝防怎麼理解?

  陶慶法:

  防不勝防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地質災害的發生、發展這種規律不太好掌握,它是變化的、複雜的;第二,我們對它發生發展規律的認識還是有限的。地質災害我們說是因為地質作用產生的,對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損害的一種自然現象。這種自然現象是無時無刻不在發展進行的,風化坡石、削高填低,這是永遠在進行著的、運動著的。

  主持人:

  我們能不能在一些重點區域來加強重點的監測呢?

  陶慶法:

  可以,我們現在對於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監測重點主要在三峽庫區。我們在三峽庫區採取專業監測和群測群防點的監測相結合,我們叫群測群防。專業監測點現在在三峽庫區是255個,其它的有3000多個群測群防點。這種專業監測點主要是針對崩塌和滑坡來的,泥石流的監測點在三峽庫區還沒有。因為泥石流的監測點不是一個點的問題,它是一條線、一個系統。

  主持人:

  通過專業監測能夠做到在多少天之前預知這個災害將會來臨?

  陶慶法:

  這就牽涉到一個臨災預報,對於臨災預報比較困難,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主持人:

  對哪一些災難會特別起到作用?

  陶慶法:

  我們認為比較典型的一些滑坡,通過一些應力監測、位移監測,甚至地下水動力、地下水位的監測,根據它發展的趨勢,它今天離開一點,明天又離開一點,一看在加速了,在這個時候我們就提前撤離。但對泥石流比較困難。

  主持人:

  對泥石流還是比較困難?

  陶慶法:

  比較困難。

  主持人:

  泥石流這樣的地質災害防不勝防,但越是防不勝防,我們越是要防上加防。說到怎麼來防上加防,可能清平例子能夠帶給我們大家很多的啟示,我們稍後繼續。

  (播放短片)

  清平鄉村民1:

  那天(8月12日)晚上從7點多就開始下雨,在12點前後雨就比較大,在11點多的時候,派出所就把警車開啟,警報拉開,各個村莊都去車子,用喇叭喊,通知人馬上撤離到安全地帶,往高處撤。

  楊叢玉:

  聽到鄉裡喊快出來,水來了,沒這些喊的話只有淹死到裡面,轉不出來的。

解說:

  警車的警報聲、當地的敲鑼聲、沿途的喇叭聲、水來了快跑的喊話聲,熟睡中的人們就是這樣被驚醒,然後起身、哭喊、轉移。當災難真的到來,事先的籌備都顯得如此必要。

  災害發生的前三天,清平鄉就接到了暴雨預報,各地質災害監測點的監控員們就開始24小時監測雨情。12號晚上8點,7個監測點的16名監控員進入二級應急狀態。此時,村幹部開始挨家挨戶通知村民們隨時做好撤離準備。陳濤(清平鄉政府工作人員):

  我們提前有應急預案,在雨量達到中到大雨的時候就啟動應急預案,提前就有安排,通過派出所的兩台警車用拉警報喊話的方式提醒老百姓疏散。

  解說:

  除了拉警報喊話幫助村民緊急疏散轉移,按照預案對於只有老人和小孩兒的家庭還需要敲門確認轉移。民警在棋盤村再次清查時,發現了兩位待在家裡的老人。當民警把老人送到地勢較高的地方後,驚險一幕突然發生。

  韓順軍(清平鄉派出所民警):

  我坐上車過後泥石流就來了,就把我車上駕駛室這邊的玻璃已經淹了,我看不對,就把鑰匙撤了,從副駕駛上翻窗戶跳出去。翻出去後,泥石流就已經到腰了。

  解說:

  4個小組,5000多名村民在和泥石流的賽跑中,時間就是生命,漆黑的夜色裡每一步都似乎決定著生和死。

  付興和(清平鄉黨委書記):

  每年進入5月1日以後,就要進行這方面演練。我們今年演練了三次,通過演練就是為了(讓村民)熟悉路線。

  劉謀勇(綿竹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8月13日下午16點33分,我局接到地質災害省指揮部和市氣象局的預報,未來48小時有暴雨天氣過程,要求他們做好準備,到晚上11點40分,要求清平鄉啟動應急預案,立即撤出危險區的所有人員。

  解說:

  作為“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極重災區,清平鄉的這次成功脫險得益於對地質災害持續的高度警惕。就在半個月前,清平鄉小崗山就因連日暴雨出現坍塌,10公里長的堰塞湖困住4000多人,在長達10多個小時和外界失去聯繫的時間裡,村民們是相對平靜的情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