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兩漢文獻造偽何其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5 00:04:19  


 
  當然,偽書並非全無價值,如讖緯從本質上說是偽書,但讖緯產生於漢代,其中保存了大量的漢人經說及科技、民俗的史料;魏晉時的偽書,去漢未遠,其中應當保存有漢代的原始文獻或傳說;至於明代出現的偽書,仍不無摭拾史料之功。但偽書畢竟是偽書,尤其魏晉以下的偽書畢竟不是真實的漢代文獻,它們誤導並擾亂正常的學術研究,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因為偽書一旦產生,一旦深入人心,要想徹底肅清其流毒,決非易事。 

  偽書既然假名漢代文獻而流傳,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構成了漢代文獻的一個不容忽視的特點。對於數量眾多的偽書,當然要區別對待。像《易林》、《神異經》等真實的漢代文獻,決不能與魏晉以下偽書同日而語,但魏晉以下偽書也並非已經失去了進一步研究的必要,何況其書偽與不偽,學術界往往存在不同的看法,如《天祿閣外史》八卷,舊題漢黃憲撰。是書體例仿《國策》,記黃憲游說漢末諸侯王事跡。然其事載籍不見,其書明以前亦無稱引著錄者,因而自明末以迄清,人多以其偽,更有徐應雷指認其為嘉靖時昆山王逢年所偽作,說:“黃叔度言論風旨,無所傳聞,入明嘉靖之季,昆山王舜華名逢年,有高才奇癖,著《天祿閣外史》,托於叔度以自鳴。舜華為吾友孟肅諸大父行,餘猶及見其人,知其著外史甚確。自初出有纂入東漢文者。時舜華尚在,而天下謂《外史》出秘閣,實黃征君著,則後世曷從核真贋乎?”(徐應雷《黃叔度二誣辨》,《明文海》卷一百十七)徐氏雖言之鑿鑿,卻無顯據。王逢年,字舜華,王同祖(1497—1551年)次子,以詩文、書法聞於世,生卒年不可詳考。但逢年與王世貞(1526—1590年)相友善,年齡理亦應大致相當。又據明刻本《天祿閣外史》王鏊序,是書於嘉靖二年(1523)始由王汝夔刊行於世。綜而考之,此書刊行時逢年至多不過十歲,斷無偽撰《外史》之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