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馬英九應為兩岸下階段政治接觸設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3 10:20:19  


  中評社香港8月13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1日社論說,兩岸簽署ECFA,可以換取台灣未來黃金十年,這是馬英九為求順利連任的一個重大的宣示,並就ECFA的功能指出,簽署ECFA的過程,就是廣義的兩岸“信心建立機制”(CBM)。日前在國民黨18大臨全會中,黨中央還打出“黃金十年,綻放新台灣”作為訴求主軸。從這些明確的語言,可以看出國民黨對ECFA的高度期待和依賴,並以此彰顯和綠營的差異。但台灣的黃金十年可以帶領台灣人民走向那裡,未來的兩岸關係該怎麼走下去,能否創造新的互動模式,這才是大問題。 

  社論說,就兩岸政治現實和國際處境而言,不必奢言兩岸關係可以一步登天,但單就兩岸和平發展進度而言,ECFA當然也是北京的重要期待,希望能在方向上,成為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發動機。即以更緊密的兩岸經貿聯結,取得台灣人民的向心和認同,也因此在兩岸協商的過程中,在追求雙贏的同時,更向台灣利益傾斜。 

  然而就兩岸和平發展而言,ECFA當然不能只是一個高點而已,而應視為一個新的起點。ECFA作為發動機需要有充分的能源以期保障未來的持續運作,這就得通過ECFA創造的氛圍積累兩岸互信,借力使力,為兩岸未來互動取得更大的空間。如果馬英九認為這是廣義的兩岸互信措施,就有義務推而廣之,在兩岸各個不同領域創造接觸和互信空間,從而排除兩岸政治協商的障礙。 

  社論說,ECFA的實踐和解讀,不是台灣一廂情願可以達成,更不宜為討好綠營,找出非黨籍的“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到美國放話,虛無化兩岸接觸可以創造的政治意涵。ECFA非僅需要兩岸當局維繫一個基本氛圍,更要能從ECFA的互動中取得更高層次的默契和互信。對此,台灣當局當然要理解北京的意圖,此即兩岸和平發展的終極理想為何,若無法為兩岸的和平統一創造有利條件,甚至以迴避或擱置來否定和平統一的可能,試問北京又何苦來哉。而這又和台灣當局如何理解“九二共識”,如何從“九二共識”的不同解讀看待兩岸關係的起伏,在不同階段造成的不同影響,具有密切關聯。 

  或謂,台灣既已民主化,任何重大政策皆需要取得民意的充分支持,台灣前途應先取得台灣人民的集體共識和同意。就程序而言,此種論述固無疑義,命題則大有問題;單就“中華民國”“憲法”言,除非廢憲,何來台灣前途此一命題,若非虛構就是分裂國土。換言之,台灣前途在統一與否而非其他。作為執政者,台灣民進黨敢於宣示台灣前途就是通過民主程序追求台灣獨立,為此不惜製造島內尖銳矛盾,不計一切花費,動用教育文化資源複製和灌輸台獨思維。以同樣的論述形式,試問藍營執政者,又有什麼兩岸前途的決議文,還是自我喪失話語權跟著綠營論述走? 

  藍營執政對於台灣前途若無法也沒有膽識提出明確主張,試問作為執政者如何面對台獨,美國可以堅持其國家利益或謂核心利益要求兩岸維持現狀,但台灣執政者的核心利益為何,是跟著美國的利益亦步亦趨,還是應有一個更美麗或更有利於兩岸人民的政策和基本主張。在兩岸接觸的過程中,雙贏是經常出現的語辭,因為只有雙贏才可能取得兩岸的穩定,是以不論愛台灣也好,台灣優先也好,若無法取得雙贏,一切都是空談。歷史經驗展示出來的圖像也只有雙贏才能讓台灣人民享有更多的利益。眼前的ECFA正是最好的解說。那就是為兩岸前途創造雙贏而非自我窄化的台灣前途。 

  社論說,馬英九此時拋出兩岸廣義的信心機制,就應為兩岸下一階段的政治接觸設想,兩岸該有一個廣義的接觸模式,不能僅僅停留在ECFA的運作機制上,要在五都選舉前爭取民意支持,以ECFA創造的兩岸前途爭取五都勝選。如果連綠營脫黨參選的楊秋興都看到了石斑魚的前途,馬英九的視野豈不應該更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