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劃合併後,可以減少政府編制。”廣州社科院城市公共研究所所長劉江華表示。
在回答“中國經濟為什麼企穩回升”的問題時,範恒山不假思索地說:“是一個個地區政策支撐的。”
而對區域規劃是否會像撒胡椒面一樣的疑問,範恒山給記者的明確答覆是:“‘國’字號規劃不會遍地開花。”
事實也證明,不同的區域規劃改變了長期以來東部增長速度超過中西部的格局。自2008年開始,中西部和東北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東部。“未來上升到國家規劃層面的地區,經濟增長的勢頭還會加快。”範恒山說。
三條路徑
圈子思路變得越發清晰。
“尚未有規劃的省份,也紛紛加緊報制。”陳德敏說。據範恒山介紹,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由於國家戰略的規劃或者政策性文件大體來源於兩方面:一是源於國家層面的區域性政策文件,二是地方的實踐探索。
一位發改委官員透露,在審批區域規劃的過程中,始終按照三條線索來推進:加快重點地區發展、落實重大發展戰略、圍繞地區區域開拓空間。
具體操作方式是,地方把自己制定的方案上報給中央後,一般由發改委組織上百人的團隊實地調查,與地方協商制定方案。現在已出台的規劃無非兩類:一是培育經濟增長極,如長三角、珠江三角等;二是特別重視不發達地區的規劃。
“這一輪中央政府批復的區域規劃中,並不是著眼於給這些區域多少政策優惠、多少投資項目,而是給予更多的制度創新和實驗的自主權力。”上述發改委的官員說,如果每個區域都批復一個規劃,根本不現實。
在區域規劃的背景下,中部6省、成渝地區得到國家資金和政策的高度關注,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開工,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力軍;而經濟增幅放緩的東部也沒有停下來,如上海“兩個中心”建設、世博會、“大浦東”、迪士尼項目都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而今,區域經濟正以一個全新的概念,促進著中國經濟繼續較快發展。“通過一個小圈圈的促動,進而帶動一個大圈圈,大圈圈與小圈圈之間串連成片,這是刺激經濟的一個創新做法。”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認為。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楊開忠表示,隨著城際鐵路和高速鐵路網的建設,核心經濟圈帶進入多元化調整重組過程,全國將形成幾個核心經濟圈帶。
“在沿海核心經濟圈將得到提升的同時,內地將形成新的極化核心經濟帶。”著名區域經濟學家林淩告訴記者。
這樣一個又一個充滿活力的經濟圈,從西部大開發,到振興東北,以及東部率先發展,構成了國家區域發展的基本內容,這在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中被概括為國家總體戰略。去年,中國經濟超額完成“保八”目標,26個省的GDP增速超過10%。“區域政策的效果不容忽視。”範恒山說。
東中西部的差距正在縮小。統計局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八五”期間東部地區GDP的增收比西部地區高5個百分點,到了“九五”已經縮小到2.1個百分點,到了“十五”縮小到1.74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