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默克爾訪華“功德圓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22 10:23:50  


7月17日,德國總理默克爾一行在西安秦兵馬俑博物館內參觀。
  中評社香港7月22日電/法國《歐洲時報》7月21日載文《默克爾訪華“功德圓滿”》,文章說,德國總理默克爾19日滿懷喜悅地離開了中國,她不僅在中國度過了或許令她終生難忘的56歲生日(獲贈“國寶”及花饃壽桃祝壽),更重要的是,拿到連任以來首次訪華的一份相當不錯的“成績單”:一份聯合聲明、十項合作協議、多條重要共識……她的這次訪華被譽為“具有歷史意義的訪問”。

  此次默克爾訪華,中德發表聯合公報,將中德關係定位為“戰略夥伴關係”,設置總理年度會晤、高層定期會晤、提升戰略對話級別的磋商機制,這也是中德建交38年來發表的第二聯合公報,為中德關係未來發展勾畫了藍圖。細心的觀察家指出,只有在涉及重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或達成諒解時,中國才會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發表聯合公報,可見其意義非凡。

  而此行,默克爾更是受到高規格的禮遇,從北京人民大會堂到被譽為“高官搖籃”的中共中央黨校,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分別密集與默克爾晤談。此外,溫家寶還罕見地陪同她到古都西安訪問,中方這一特殊姿態更顯示中德關係是“前所未見的向好”。

  中德兩國都是生產、製造、出口大國;中德作為全球第三和第四大經濟體,2009年兩國貿易占了中歐貿易總額的四分之一,貿易額超過1000億美元。《法蘭克福匯報》報道稱,德國出口總量2009年下降18%,而對中國出口量卻上升7%,中國已成為德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可見,金融危機非但沒有讓中德經貿合作疏遠,反而更拉近距離。英國《金融時報》就載文稱,在美國和歐洲許多地區的需求依然疲軟的背景下,許多德國製造商認為,德國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不斷加速的復甦,是由中國推動的。而在歐洲深陷主權債務危機困境時,中國伸出援助之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