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港滬分工達共識 離岸在岸新格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22 10:03:28  


屠光紹稱,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提升必將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起到引領作用。
  中評社香港7月22日電/21日在上海召開的滬港金融論壇上,首度提出滬港兩地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定位,是“雙引擎”,構建“在岸離岸”新格局:上海建在岸人民幣市場,香港建離岸人民幣中心,“在岸”“離岸”共同發展。兩地體現互相補充、互相幫助,共創互贏,成為滬港金融界高層的共識。

  香港文匯報報道,近年港滬一直被輿論視為競爭對手,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屠光紹表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不是“零和遊戲”,也不是此消彼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提升必將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帶動起到引領作用。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比上海更成熟,只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繁榮,才能使得上海在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過程當中能更多地學習香港的做法。他建議兩地通過提升服務國家戰略能力、拓展共同發展空間、促進互利共贏等加強並深化在金融領域的合作。 

  屠光紹:滬港非“零和遊戲” 

  他說,“兩地金融互動可在各層面進行研究和探討,並不斷推進。以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進一步擴大為例,香港正積極研究和推動在港建立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我們覺得這對於人民幣走出去一定會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上海在‘人民幣走過去’過程中,應首重將建設好本土的在岸金融市場體系。港滬可在各方面形成一系列合作,並通過互補、互動,達到互利雙贏。” 

  此前,香港一直以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為發展方向,而上海亦將建成離岸中心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的重要標誌之一。但屠光紹此番表態,跳出了兩地爭奪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語境,提出“在離岸”的全新概念,為滬港今後發展展示全新空間。 

  曾俊華:雙軌制推動國際化 

  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要創造更穩健的市場,滬港必須加強國際間的規管合作,以更有效地管理風險,香港支持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以香港作為基地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將可以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和人民幣資產市場的發展。 

  曾俊華稱,內地在過去幾十年的金融改革過程中,多次採取雙軌制改革模式,這個模式也適用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一條在境內按照國家內部的宏觀情況,按自己的節奏來開發資本帳戶。另一條軌在香港,用加快的步伐,實現人民幣的非居民可兌換性,增加人民幣在境外的認受性,進一步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而要帶動整個市場的運作,離岸和在岸這兩個市場自然會優勢互補。他說,上海和香港如飛機的兩個引擎,應當“一起發動,全力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 

  借鑒香港經驗建投融資平台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執行總裁、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會長謝湧海接受本報採訪時亦稱,以前兩地都是自己在做離岸市場,屠光紹和曾俊華的表態為今後兩地發展釐清了方向,對滬港都有好處。他認為,離岸中心的特點就是非本國居民擁有人民幣,在岸的概念則是當地的居民持有人民幣,兩“岸”互通,可共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屠光紹透露,上海下一階段的金融工作重點是建設人民幣國際化的投融資平台,加快提升上海國金中心的國際化水平。下一步上海將積極協調各方力量,借鑒香港等成熟國金中心經驗,著力營建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發展環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