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大報恩寺地宮藏珍寶 堪稱文物界清明上河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03 00:03:41  


  中評社北京7月3日電/盛世重光儀式之後,從大報恩寺塔遺址(長幹寺)地宮出土的佛真頂骨舍利就一直供奉在栖霞寺,向公眾展出。接近20天中,佛頂骨舍利這個佛教至寶每天都吸引了數萬名信眾及遊客前往朝聖。

  另一方面,在大報恩寺塔遺址地宮出土的鐵函和阿育王塔內,還取出了為數眾多的珍貴文物,包括各類絲織品、水晶球、鎏金銀薰、銀釵、玉碗、琉璃淨瓶、金棺銀椁、各類香料、銅牌、大量禮佛銅錢……這些文物的命運又如何?它們將獲得怎樣的保護?它們的出現在佛教儀式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日前,南京市博物館館長白寧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就在佛頂骨展出同時,全國各地的文物保護權威機構也派出了專家來到南京。他們的此行正是為了包括舍利子在內的珍貴文物的保護問題。

  獲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白寧表示,從對大報恩寺塔遺址地宮發掘過程和出土文物的提取起初,專家就發現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考古項目,涉及到材料分析、結構檢測、文物保護等諸多領域。

  隨著考古工作一步步深入,尤其是阿育王塔的出土和佛頂骨舍利子的被確認,讓大報恩寺塔遺址地宮發掘過程和出土文物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保護規格也不斷升高。白寧介紹說,佛頂骨意義重大且世所罕見、其餘大量文物出土的形態和組合也屬於江南地區首次遇見,對其再進行常規保護,已經不能滿足要求。因而,在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下,2009年7月,南京市博物館以“北宋長幹寺地宮及出土文物的保護與研究”為題向國家科技部申報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國文物保護重大課題”,並於09年10月順利通過項目可行性論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