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不曾想像過,一甲子後,江丙坤自台北飛向重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9 00:07:52  


江丙坤昨天搭著包機從桃園機場直飛重慶。
  中評社台北6月29日電/第五次江陳會談明天在重慶舉行,江丙坤昨天搭著包機從桃園機場直飛重慶。

  聯合晚報28日報道,說到重慶,縱然過了60年超過一甲子,誰能擦掉它曾在國共情仇里那麼顯著的位置?

  報道說,1945年,那可是整個中國的大喜事,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戰區統帥、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就在重慶,在廣播里聽了日本天皇的宣告。

  有名的重慶談判上演了,他邀毛澤東來到重慶,研議如何建國與復員,談了約莫40天,雙方簽了“會談紀要”,因為是10月10日國慶簽的,大家管它叫“雙十協定”。談判期間,蔣毛兩人還一齊照了幾次合照,兩人當時都著中山裝,蔣已童山濯濯,但其實他還不到60歲,只是這次談判卻最終加速了兩人的決戰。

  報道說,許多歷史學者對於國共長期的內戰,是以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勢力在中國領土上的較量,做為研究的核心加以析論或詮釋,蔣毛在重慶的談判之後,卻各自做出了無法以政治解決,唯有軍事攤牌一途的結論,共產主義在這場內戰中得到勝利,很多原因起於國民黨政府軍事與政治無法結合,半軍閥、半現代化的國民黨政府軍隊,軍紀差,打到哪裡,人心失到哪裡。

  毛澤東修改了共產革命路線,沒有工人革命,卻由鄉村包圍都市,不計較一城一市的得失,靈活運用兵力,國民黨政府縱有數量優勢,仍被迫收縮在大城與堅固工事之內,最終難敵解放軍的軍事行動結合土地改革,在鄉間贏得名聲,對於仍在前現代化階段的中國,土地對廣大的貧農更有訴求,這種情勢已經注定國民黨政府的軍事失敗。

  也有人歸結於某種歷史之必然,認為中國整個文化背景,就是傾向於集體主義的共產主義,而非講究個人自由的資本主義。

  報道說,然而,重慶談判畢竟曾是那場內戰前唯一乍現過的和平曙光,毛澤東還高呼著“蔣主席萬歲”,用這個角度觀看,重慶是否該是一個“和平”的象徵?或是意味著“戰爭”?

  報道又說,擅於在歷史中尋找涵義的中共,將兩岸分裂對峙40年而又恢復接觸20年之後,所要簽署的影響層面最大的這一紙經濟合作協議,放在重慶舒卷,難道僅僅是為了“開發大西部”這麼薄弱的原因?

  第五次江陳會所以在重慶,跟第三次江陳會是在南京,豈不是異曲同工?對岸並不在任何的字里行間釋出一丁點他心裡的真想法,可是,南京、重慶,哪一個城市跟國共的這一段糾葛無關?而這難道不是就是在囁嚅:兩岸就是這麼一段歷史才分開的。

  報道說,兩岸能走到這一階段,少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與蔣經國開放大陸探親,都不可能。而1949年倉皇自重慶飛到台北的蔣介石,“別有幽愁暗恨生”的心情,必不曾想像過,一甲子後,江丙坤是以如此姿態,自台北飛向重慶。 


    相關專題: 第五次陳江會 兩岸簽署ECFA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