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艱辛中文正式改寫國際互聯網規則
在工業和信息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指導下,CNNIC早在1998年就開始了“.中國”域名的技術研究,並先後在該領域完成兩項互聯網國際標準制定,解決了域名編碼中異體字、變體字的統一以及中文的繁簡等效互通,圍繞純中文全球頂級域名的技術研究和國際申請工作前後歷經十年之久。在此之前,互聯網頂級域名體系只支持包括26個英文字母、連字符和阿拉伯數字0至9在內的37個字符。
在第38屆ICANN年會上,來自新加坡、日本、韓國以及港澳台地區等在內的全球華語互聯網社群代表對此表示祝賀並一致認為, “.中國”域名國際申請得以獲批,與中國在全球互聯網領域的話語權與日俱增緊密相關,也與廣大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全球互聯網市場擁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密不可分。
兩大突破繁簡字體、“。”和“。”實現等效訪問
繁簡體“.中國”域名同時在ICANN理事會獲批,意味著全球華人根據語言習慣在各大瀏覽器地址欄不論輸入繁體“北京大學.中國”形式的中國域名,還是簡體“北京大學.中國”形式的中國域名,都可準確進入北京大學網站。
互聯網專家表示,由於語言體系的不同,中文繁簡體同時使用的實際情況,最初很難得到評審機構的理解並對技術上的困難存在擔憂,一度面臨繁簡體“.中國”只能申請其一的境地。通過CNNIC技術專家以及中國互聯網社群的積極努力,最終消除了評審機構的所有疑慮,實現了繁簡體“.中國”同時通過評審。此結果將大大方便了廣大港澳台同胞及海外華人互聯網用戶的使用繁體中文訪問“.中國”域名,有力維護中華文化的延續和統一。
由於英文字符“。”和中文句號“。”完全等效,億萬網民在地址欄直接輸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中文句號)或“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英文字符)效果相同,也能都準確直達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這意味著廣大網民可隨時從聊天、搜索等中文輸入狀態,打開地址欄輸入網站的“.中國”域名進行訪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