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南非華僑華人:既融入當地又保留傳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8 11:23:19  


德班華僑馬榮發先生。
  中評社香港6月28日電/據在非洲工作多年的鄭志國介紹,南非是整個非洲華人華僑最多的國家,估計可能多達30萬。德班有華僑華人4000餘人。這些華人在中國與南非的溝通合作方面,貢獻了很大的力量。

  廣州日報報道,鄭志國介紹,分布在德班一帶的華僑大體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僑,大多來自廣東的佛山等地,也有一些是客家人。他們大多從150多年前便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現在70歲左右的華人,大多是第二代、第三代,多以餐飲起家,家境殷實。第二部分多為台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南非政府為了吸引外資,給予投資者十分優惠的政策,一些台胞抓住機遇來南非投資。第三部分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新僑民,以福建人最多。德班附近伊斯苔貝工業區有僑胞開設的數十家紡織廠,位於德班市中心的新華商城也有近百名僑胞從事批發零售業。

  融入當地又保留傳統 
 
  在德班著名景點“鯨骨”觀景台和紅燈塔的不遠處,是德班最繁華的餐飲區。祖籍順德的老華僑馬榮發的中餐館便開在這裡。記者採訪時正是下午6時左右,店中已經有不少食客。餐桌上自然少不了當地著名的海鮮,不過最引人注目的,卻是地道的廣東白切雞。遠在萬里之遙的非洲大陸,這道菜看起來令人格外親切。

  馬榮發的祖輩在上世紀初便已經來到南非。雖然已歷經70餘春秋,但他鄉音絲毫未改。一口標準的白話,和英語夾雜著使用。談及自己家族在南非的百年發展史,馬老先生激動不已。他說當年祖輩出來闖世界時,中國正是國窮力弱之際,南非種族歧視嚴重,先輩們胼手胝足,勤力做事,往往得不到相應的回報。但他們盡力融入南非社會,靠真才實幹博得尊重,同時又通過中文學校等形式努力保存自己的傳統,令後輩得到中國文化的熏陶。

  數十年來,在南非的華人不停地與祖國產生著共鳴。中國近年國力增長迅猛,來自中國的遠洋輪船頻繁地出現在德班海港,華僑們自然大感振奮。“在德班的華人,不論來自大陸、台灣還是香港,都非常團結,個個都愛國,”馬榮發說,“因為很多人都經歷過過去不容易的日子,因此對現在的變化感觸很深。”2008年汶川發生地震,短短數天內,德班的僑胞就募集了50萬元人民幣善款。

  從“走出”到“回國”

  當年遠離故土的老僑們,多是出於謀生計。如今中國經濟迅速發展,老僑的後代們又開始回國尋找商機。同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地區,廣州和德班,彼此需要,互相促進。馬榮發告訴記者,家族中最有成就的弟弟馬榮戴不但在南非有工廠,在廣東的佛山等地也有生意經營。

  與馬榮發這樣的“老僑”相比,40多歲的全國僑聯海外青年委員蘇祥金顯得更活躍。他生於福建省安溪縣,1978年移居香港,1987年來南非發展,做過餐飲、進出口貿易、礦產資源開發等行業,現經營木材加工、房地產開發及建築業。他可以流利地用英語、普通話、白話、客家話、潮汕話進行交流。2002年以來,他發起並參與籌建了南非誇.納省中華聯合總會等一系列團體和組織,為華僑華人在德班的安居樂業,以及方便華人華僑與祖國的聯繫勞心費力。從外表來看,有些黑瘦的他並不像一個身兼多職的忙碌人士,那種南方人典型的悠然淡定、處變不驚的氣質,或許就是南非的華僑們生活的最真實寫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