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楊立憲:注意大陸對台政策微調信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0-06-24 00:21:57


 
  綜上所述可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特別是2000年台灣政權發生更迭、民進黨上台執政後,由於該黨主張“台獨自決”,推動“去中國化”、“正名制憲”暨“法理獨立”,大陸對民進黨主要是批判鬥爭,推動“兩岸交流對話、協商談判”的對象並不包括民進黨。2005年兩岸關係形勢發生積極變化後,大陸提出對民進黨及主張、從事、追隨過“台獨”的人要採取區別對待、既往不咎、爭取團結的方針,但總體上仍堅持不與該黨接觸的立場,除非該黨“停止‘台獨’分裂活動”。換言之,兩岸交流是有黨派和意識形態之分的。

  也因此,大陸與以國民黨為代表的泛藍政黨及其主政下的中北部各界各階層的交流要多一些,而與民進黨及其主政下的中南部地區各界各階層的交流相對要少一些,結果自然形成了“重北輕南”的“地域之別”。例如:迄今為止,大陸與泛藍執政下的絕大部分縣市都開展了對口交流,或簽訂了各種交流合作協議,而與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則鮮少交流,僅有的3名民進黨籍縣市長——高雄市長陳菊、雲林縣長蘇治芬、台南縣長蘇煥智,僅出於推銷高雄世運會、雲林農產品和台南芒果的單純目的,才不顧黨內的質疑聲毅然來大陸走一遭。

  顯然,賈主席及王毅主任的講話與以往有所不同,即沒有像以往那樣采負面表列“只要放棄(或停止、承認、改變)……,我們就……”,而是正面強調“兩岸交流要跨越地域和界別、跨越黨派和意識形態”。這背後的考慮可能多少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兩岸關係歷經國民黨重新執政以來的巨變,“台獨”分裂路線已不構成主要危險,擱置爭議、加強交流、和平發展、共創雙贏成為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