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佛光傳奇 佛頂舍利發現之旅親歷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3 00:05:55  


 
  北宋時期,天禧寺還迎來了第三份重要的舍利,它來自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師(《西游記》中唐僧的原型)。他圓寂後葬於西安少陵原,唐高宗為他特建大唐護國興教寺和五重舍利塔。唐末該塔遭盜發,玄奘遺骨不幸暴露。興教寺僧眾將其中劫餘的一塊頂骨護送至終南山紫寺閣,建塔奉養。北宋初年,可政大師在終南山朝聖,無意中發現了這塊頂骨,千里背負迎歸金陵長幹寺。其後寺內專門建造了一座“三藏塔”供奉這份舍利。

  大典現場開啟的銀椁與金棺

  自宋至元,天禧寺一直是享有崇高地位的江南大刹,香火鼎盛。元世祖忽必烈、元文宗圖帖木爾都對天禧寺青睞有加。元文宗時,由國庫出錢5000緡,並從皇帝私庫中捐出三碗黃金,對聖感塔進行維修。

  明太祖朱元璋定鼎南京後,對天禧寺進行大修,寺、塔皆煥然一新。可惜的是,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一場大火將該寺化為灰燼。四年之後,明成祖朱棣下令在天禧寺原址重建寺院,並改名為大報恩寺。在興建大報恩寺時,朱棣要求“准宮闕規制”,即按照皇宮的標準進行建設。大報恩寺建成後,成為明代的皇家寺院,占地面積達400餘畝,大大超越了前代。寺內殿宇眾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高達78米的九級琉璃寶塔。該塔是中國當時最高的建築,而且遍體以五彩琉璃為裝飾,有“天下第一塔”的美譽。西方人見到這座塔後,也將它譽為“堪與世界七大奇跡媲美的建築奇觀”。大報恩寺與琉璃塔一直保存至清朝末年,1856年毀於太平天國戰火。

  從東吳至清末的一千五百餘年間,南京長幹里佛祀馨香始終不散,梵唄之聲從來不絕,是中國南方當之無愧的佛教聖地。三份舍利齊聚一地更創造了佛教史的一段千古佳話。

  放入特製保護函後的佛頂骨舍利 挑戰不斷的考古發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