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中國採取的應對危機的措施也促進了其他國家經濟的復甦。
作為一位長期關注中國發展的經濟學家,辛特拉指出,儘管中國自己的工業結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內部需要,但它仍然從亞洲地區進口了大量零部件。所以說,中國的發展具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方面它實現了本國的發展,另一方面它帶動了地區的發展。
他強調:“在世界經濟走向復甦的過程中,中國扮演了一個關鍵角色。”
林毅夫認為,在一個全球化的過程中,一個國家發展得比較好,就會為其他國家創造更好的條件。中國經濟增長比較快,進口的需求就會多,對資源需求也增多。所以,相關的韓國、日本以及中國的台灣省,復甦都比較強勁;其他像資源比較富庶的澳大利亞、拉美一些國家,中國的發展給它們創造了很多機會。
“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緊密相連。可以說,全球進入了一個多極化增長格局,”林毅夫說。
面臨諸多挑戰
事實上,中國也是國際金融危機的受害者之一,同時為應對這一危機、實現經濟復甦付出了代價。從未來角度看,中國經濟的發展也面臨著巨大挑戰。
林毅夫指出,這一次國際金融危機對發展中國家都有很多衝擊,對中國也是如此。本來中國經濟可以增長超過10%,但去年增長只有8.7%。
布魯塞爾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部主任荷爾斯拉格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過去幾十年來取得了巨大進步,也可以說是飛躍,但這種飛躍更多的是“量的飛躍”,接下來中國需要的是實現“質的飛躍”,這個任務對於中國來說將是非常艱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