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三部分,從不同層次分析了當前時代背景下的宋明理學。第一部分依次分析了宋明理學的幾個核心概念:“聖”、“理”、“德”與“和”。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第二部分更深一步,在新時代背景下探討宋明理學的主要理論,包括道德心理學、積極道德認知、克服道德衝突與兩難、道德教育,這些思想也成為促進西方哲學家進一步思考的源泉。第三部分集中討論了一些政治哲學的概念,如權利、法律、參與、聖與民主的關係等。最後幾章重點關注了牟宗三的想法,因為我相信政治哲學如果僅限於宋明理學就太狹隘了。
本書中兩個最重要的方面,一是對宋明理學的解釋,即追求成為聖人的過程很重要,並通過對“理”、“和”、個人的“德”來解釋這個過程。我在書中也強調,雖然很多內容是通過哲學語言來解釋的,但在落實到內容上都是具體的、切實的,我希望我的這些解釋和想法能對西方哲學家、西方學者、西方人以及中國哲學家、中國學者、中國人產生一種刺激。如果他們不同意也完全沒有問題,只要這能促使他們引起更多的思考,我就很滿足了。
向學生傳遞“知行合一”的理念
記者:在您給學生上課過程中,您認為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在課堂上您最希望傳遞的主題是什麼?
安靖如:在美國的大學中,我大概是比較早開宋明理學這門課的老師,那是在1995年。當時我們用的教材都是翻譯本。學生們對宋明理學都十分感興趣,當時先秦一個班最多40多人,如果我們願意擴大班級的規模,我相信還會有更多學生來上這門課的。但學習宋明理學的學生有20多人,比起老子和孔子,朱熹和王陽明在美國學生中的知名度可能要小很多,但依然有這麼多學生感興趣。我記得第一次教這門課時,一位學生說這門課是目前為止與他的實際生活最相關的一門課,也就是說一千多年前的思想對現在的生活還有這麼直接的影響。從另一個層面講,威斯里安大學是一個崇尚自由的大學,很多學生在家庭成長過程中沒有受到過宗教教育,因此他們沒有一套完整的價值語言體系。因此,在學習宋明理學時,這些學生發現學習朱熹是有用的。中國哲學對人們的現實生活特別有指導意義。當然,西方哲學也有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比如德行倫理學、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思想等。
記者:在教材方面,您提到是用英譯本,由於在翻譯古文的過程中,有些意思可能無法完整地通過另一門語言傳遞出來,對此,您是如何看的?
安靖如:現在關於先秦的經典有很多很好的翻譯本,我認為在學習過程中,多參考不同譯本這一點很重要。翻譯本不可避免地加入了譯者自己的解讀。我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以一本為主要學習用書,再選擇兩三本作為參考書,我認為這樣做類似於中國學者在研究時,也會參照不同的注解,因此盡可能避免盲從一家之“解”的問題。至於我在教課過程中最想傳遞的主題,那當然是“知行合一”了。
(褚國飛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