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早文章:朝鮮問題要通過“大談判”解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9 15:58:04  


  中評社香港6月9日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8日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如果不能夠給朝鮮構建一個至少能夠保證其最低限度安全的國際環境,那麼朝鮮問題就沒有任何希望得到緩和,更不用說解決了。

  “天安號”事件不僅加劇了本來就已經很緊張的朝鮮半島局勢,而且也使得中國面臨無比巨大的國際壓力。美國、日本和其他很多國家,都要求中國站在韓國一邊來求得問題的解決。不管這個事件的真相如何,也不管這個事件最終會以何種方式結局,半島局勢的不斷升級正要求各方非常嚴肅地來看待半島問題,尤其是中國。

  文章說,中國一直被視為是解決朝鮮問題的關鍵。多年來,中國也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努力,可惜效果不佳。這次天安號事件發生之後,海內外的一些人已經在談論“放棄朝鮮”。“放棄朝鮮論”並不是沒有足夠的理由。中國已經花費了巨大的經濟財力來幫助朝鮮。實際上,中國是唯一一個不斷給朝鮮提供經濟幫助的國家。在外界看來,中國所給予的幫助維持了朝鮮在國際孤立情況下的最低限度的生存;如果沒有中國的幫助,朝鮮經濟難以為繼,政權的生存就會成問題。再者,中國在朝鮮問題上也花費了無可比擬的外交資源。作為崛起中的大國,中國正在面臨越來越多的外交挑戰;而朝鮮問題已經搞得中國外交疲於奔命。因為中朝關係屬於傳統友誼關係,朝鮮問題往往涉及到最高領導層。不管事情的大小,每當發生,高層領導必然捲入。

  增加中國的外交成本

  但最重要的是朝鮮問題對中國的國際形象和信用的負面影響。這種負面影響是多方面的。第一是道德層面。在國際社會,朝鮮被看成是另類的,是違反人類道德的。這種道德判斷儘管是從意識形態出發,主觀性很強,但因為中國對朝鮮的支持,中國也被國際社會視為和朝鮮一類。第二,朝鮮問題被視為是中國的國際責任。隨著中國的崛起,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對中國的國際責任寄予著越來越大的希望。所以,儘管朝鮮問題並非中國引起,但如何處理朝鮮問題卻成為了中國是否是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標誌。第三,朝鮮問題也是對中國的實際國際能力的測試。在朝鮮問題上,中國似乎已經動用了一切可以動員的資源,尤其是六方會談。但很多年下來,沒有取得可見得到的成效。相反,朝鮮在發展核武器方面則似乎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這使得國際社會越來越懷疑中國的實際能力。外界並不懷疑中國要解決問題的決心,但對中國所採用的方法的有效性則抱有很大的懷疑。中國如果沒有能力解決類似的問題,如何能夠成為大國?

  很顯然,不管外界怎麼看中國,中國不可能也不會放棄朝鮮。地緣政治決定了朝鮮問題處於中國國家利益的重要一環。不管朝鮮發生什麼都會對中國產生重要的影響。人們所能想象的各種結果,包括朝鮮發展成為核武器國家,朝鮮解體和內部動蕩,或者另一場朝鮮戰爭等等,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些結果都不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當然也不符合其他一些國家的利益。總體上說,朝鮮的無核化、維持現狀對所有方來說都是最大的利益。

  解決問題需要新思路

  那麼,為什麼在解決朝鮮問題上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步?如有人所說,六方會談涉及到當今世界的幾個最主要大國,但為什麼這些國家都是被朝鮮牽著鼻子走?

  文章說,解決朝鮮問題需要確立另一種新的思路。各國外交政策思路如果有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惡化問題。自從朝鮮核武器問題開始以來,各國都在譴責朝鮮。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沒有朝鮮的舉動,也就沒有現在這些問題了。但在譴責之餘,所有相關國家是否也應當反思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解決朝鮮問題是個系統工程,不僅僅是核武器問題,需要的是一攬子計劃。今天的朝鮮問題似乎是從核武器問題開始的,但實際上核武器問題只是一個結果,而不是原因。

  如果從現實主義的國際關係觀來看,朝鮮問題實際上並不複雜,其核心就是朝鮮的安全問題。安全問題有兩個互相關聯的方面,即朝鮮的政體安全和國家安全。

  在這兩方面,朝鮮所處的國際環境使得朝鮮深度不安,不斷地要作出一些被外界認為是極不理性的舉動來證明自己。美國、韓國、日本和朝鮮的關係在不同時期和不同領導人下具有不同的特點,但這些國家總體的戰略是和朝鮮對立的。至少在朝鮮看來,這些國家最“善意”的政策,其意圖是為了消化朝鮮。在布什政府期間,美國把朝鮮列為“邪惡軸心國”。鑒於美國有能力推翻世界上很多政權這個事實,朝鮮的那份過度的擔憂甚至恐懼並不難理解。

  韓國和日本經常在聲稱受朝鮮的威脅,但它們畢竟有美國的軍事保護。不過,朝鮮則沒有。無論是政權的安全和國家的安全,朝鮮沒有任何外在可靠的保障。在這樣的情況下,朝鮮做了其所能做的(包括發展核武器)來保障其安全和生存。當然,有人說朝鮮這樣做因為增加了自身的孤立和外界對它的敵視,反而是增加了不安全感。這也是有道理的。但這就是國際政治的現實。在無政府狀態下,陷於高度憂慮和恐懼感的朝鮮,如何能夠像一個正常國家那樣行為呢?

  如果不能夠給朝鮮構建一個至少能夠保證其最低限度安全的國際環境,那麼朝鮮問題就沒有任何希望得到緩和,更不用說解決了。

  解決朝鮮的安全顧慮

  誰來構造?毫無疑問是大國政治。中國必須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但這並非是中國一國所能做的事情。已經有人在說,所有相關國家之間需要有個“大談判”(grand bargaining),才能構造這樣一個安全環境。這種安全環境主要有兩條途徑。一個需要美國的作為。這是朝鮮所希望的,那就是美國和朝鮮的關係的正常化,減少美國(和其盟友日本和韓國)對朝鮮的安全威脅。這一點似乎不太可能。美國在亞太地區擁有越來越大的戰略利益,不會減少在這個區域的戰略投入。另外一個需要中國和俄羅斯的作為,就是說,中國或者中國和俄羅斯為朝鮮提供類似於美國為韓國和日本所提供的安全保障。在冷戰期間,中國和朝鮮之間有類似的協議,但自從中國和韓國交好之後,協議已經名存實亡。

  那麼,中國的作為或者中國和俄羅斯的作為是否會導致冷戰的局面,即朝鮮在中國/俄羅斯的勢力範圍,而韓國和日本在美國的勢力範圍?這種情況不太可能會出現。主要因素是因為中國和美國現在同處一個結構,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形成了一個事實上的G2結構。在朝鮮問題上,中國和其他國家是有共同目標的,否則的話就不會有六方會談的出現了。至少,半島的無核化是所有相關國家的目標。當然,如果中美兩國之間不能理解,也可能演變成對勢力範圍的爭奪。這種理解從哪裡來?這就需要所有相關國家之間的“大談判”。六方會談可以作為“大談判”的舞台,只不過是有關國家的外交政策思路要改變。

  在保障朝鮮安全的基礎上,相關國家就要施加足夠的壓力,要求朝鮮按照國際規則行事。尤其是,朝鮮要像中國和越南一樣,加快進行改革開放,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只有這樣,朝鮮才會慢慢找回自信,成為一個正常國家,結束孤立,融入國際社會。

  文章說,朝鮮問題的升級表明相關大國外交的失敗。以往那種就事論事的方式已經不足以解決問題。要解決問題,大國就必須反思以往的失敗,改變外交思維。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當扮演一個主要角色。這符合中國本身的國家利益,也的確是中國的一份國際責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