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6月2日電/中國時報社論指出,已經高齡六十的松山機場,即將變身成為東北亞黃金航圈之重要據點,陸續與中國上海虹橋、日本東京羽田及韓國首爾金浦機場對飛,並打造“小而美”的“首都”商務機場。這不僅將明顯提高松山機場的營運,更將讓台北市與東北亞三大重要都會緊密結合,帶動的發展契機,非常令人期待。
依據規劃,松山機場將在本月十四日先與虹橋機場通航,每周雙方各飛十四班;今年十月卅一日則與羽田機場對飛,每周雙方各飛廿八班;目前正與韓國方面洽談修約,希望進一步開闢直飛金浦機場的新航線。如此一來,除了目前的島內與兩岸航班之外,松山機場又增加了與日、韓首都圈機場的航班,串連起一個東北亞的黃金三角航圈。上海、東京、首爾是亞洲最重要、商務最蓬勃的大都會,台北市能藉此加強與這幾個城市的航空交通,對促進彼此的交流大有助益,也能對國際商務與觀光客源產生更大的吸引力。
正如馬英九所言,台灣的地理位置在東亞中心,和此區主要國家城市與首都的平均距離都很短,飛行時間不到四小時,如此優越的地理優勢,過去礙於種種因素而沒有辦法好好利用,使其發揮最大經濟交流效益,確實非常可惜。
松山機場曾經有一段輝煌的歷史,但在一九七九年桃園國際機場啟用、松山機場改為島內線機場後,一直未作重大整修擴建的松山機場漸顯衰退。而高鐵通車之後,島內航班紛紛停飛,松山機場更是愈來愈冷清。直到馬英九上任後,兩岸關係和解,開放兩岸直航並納入松山機場,加上大陸觀光客來台數量大增,松山機場才又熙來攘往熱鬧起來,從周末包機發展成定期航班,去年旅客量大幅增加至三一三萬。如今要再增加國際航班,相關設備及服務勢必大幅加強不可。台“交通部”現正斥資十億台幣進行三階段整建,將一航廈完全改作國際線之用,第二航廈則供島內線使用,同時補強相關服務設備,提供大台北地區快遞貨運及商務航空服務。
因此,可以預見在今年之內,台北、上海、東京,這三座東北亞重要城市將串連起來。由於松山機場、虹橋機場與羽田機場都位於市區,在地鐵的配合下,大大縮短了旅行時間。換句話說,這三座城市可以成為一個“一日生活圈”。在台北,早上出門搭捷運到松山機場,午餐就可以在上海吃大閘蟹,或在東京六本木喝下午茶。而如果能再與韓國金浦機場談好對飛協議,到明洞吃人蔘雞也是小事一椿。尤其台灣觀光客赴日本、韓國都享有免簽證待遇,將來民眾的來往、觀光客來台旅遊,都將更加方便順暢。
如此方便的流通,直接將對相關商圈的營運帶來助益,然而,在松山機場業務大增之前,我們必須作好充分的準備,檢討目前軟硬體不足之處,及早改善補強。
坦白說,松山機場當年可能很風光,但其空間、設計與設備,早已不敷當前一個國際機場之所需,甚至因為跑道不夠長而不能起降波音七四七。在大陸觀光客湧入後雖然勉強還能應付,可是如果想再增加旅客與飛機的吞吐量,就非要大幅強化設備與服務能量不可。有些環節還需要動員其他部門的配合,例如設置商務航空專區,以便利國際商務高層人士往來,就牽涉到空軍是否願意釋出土地來,這也有待政府高層的協調。
松山機場機能日益擴大,其實是與綠營的一貫主張相反的。過去民進黨長期主張將松山機場遷移至他處,原址則改造成公園,但如果松山機場的功能愈來愈蓬勃,營運日益成長,民眾感受到善用松山機場的好處時,民進黨恐怕就不得不考慮到民意的好惡了,這可能也是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蘇貞昌現在不提松山機場遷移案的原因。如果蘇貞昌能採取務實態度,松山機場可以不必成為政黨角力的戰場,而回歸就事論事,讓這項政策朝最符合民眾希望及台北市利益的方向走,這應該是最成熟理性的作法。
航線的增加可以帶來客源,但一個機場的營運,需要許多環節的支持,才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成績。在松山機場即將進一步轉型的同時,我們期勉這個小而美的“國門”,也能展現出台灣的新氣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