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施政谷底回升 馬英九仍須努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0 08:58:15  


在這兩年任期裡,馬英九有挫折也有成長。
  中評社台北5月20日電/中國時報社論指出,今天是馬英九就職兩周年,就任期而言,已經達到了期中點。短短兩年來,馬英九的表現及民意評價雖然頗有起伏,但持平而論,馬英九“治國”之忱始終一貫,而且近來政績漸入佳境,我們期許在接下來的任期內,馬政府能交出更亮麗的成績。 

  就在五二○前夕,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發表《世界競爭力報告》,台灣從前一年廿三名,一舉躍升到第八名,躍升速度之快前所未見。在此同時,台灣第二度應邀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衛組織大會,“衛生署長”楊志良在會中與中國及其他國家代表討論雙方醫療防疫合作,並在大會發言。上述成果均是馬英九的重要政績,可謂送給期中考的大禮。 

  事實上,回顧馬英九上任後這兩年,的確也是經歷過一番驚濤駭浪。外在環境上,全球金融海嘯重擊各國經濟,直接影響到台灣的外銷業績與就業率。而台灣內部又發生水災、地震等天然災害,考驗接踵而來。 

  作為台灣的領導人,最重要的是尋找最有利人民福祉的“國家”發展方向,想像出一個值得追求的願景,並且落實為政策、分配行政資源並動員民間力量予以實現。在這方向,比起前任只有選舉自保沒有“國家”目標,馬英九的“國家”方向與基本政策掌握得很清楚。 

  馬英九努力實現他為“國家”規劃的藍圖,希望讓台灣生活在一個和平繁榮的環境里,不再虛耗於兩岸對立與族群撕裂里,因此把兩岸和解設定為政策主軸,依循著這個基本主軸,從而有外交休兵、台灣參與WHA、兩岸交流積極開展、經貿合作加速推動等成果。正如洛桑管理學院在國家競爭力報告中明白指出的,在金融海嘯之後,亞洲及新興國家成為帶動全球經濟復甦的主力,而台灣借中國大陸之挹注,明顯景氣獲得加持,外資也不再為兩岸緊張卻步,國際社會更是紛表樂見。 

  除了兩岸和解,馬英九也持續推動清廉、經濟發展、社會福利、綠能環保、族群和諧等政策,基本上,這些施政需要行政部門的落實,而執行時,不見得每個環節都能讓民眾滿意。這兩年中間,曾經發生八八風災等事故,民眾對政府的因應以及馬英九本人的表現有不少批評,“行政院長”劉兆玄甚至因此去職;而江陳會舉行時爆發街頭衝突,也引發非議。 

  這些事件顯示,馬英九雖然掌握了正確的“國家”發展方向,並且有自己一套完整的執政理念,但一個民選“總統”,必須有相當能力與人民溝通呼應,能體會甚至激發民眾的感情、說出老百姓心裡的感受。這也是為什麼,有相當比例的民眾認為馬英九的表現和預期有很大落差,而且認為馬英九缺乏決斷魄力,甚至顯得疏離冷漠。大家期待馬英九是一個關懷人民的領導人,因為作為“總統”,最好不要在這方面讓人失望。 

  其實,任期一開始的民調滿意度直直落,馬英九顯然也頗受衝擊,但值得肯定的是,馬英九肯虛心聆聽批評,不硬拗不狡賴,願意頻頻鞠躬誠懇道歉,並努力改進自己。即使成績沒有百分之百令人滿意,但誠意是不能否認的。 

  馬英九在就職兩周年時宣示,將以“大步向前,開創黃金十年”為題,打造“創新強國、文化興國、環保救國、憲政固國、福利安國及和平護國”。這是一個富強康樂、具有文化深度及環保前瞻性的美好國度,如果能朝這個方向前進,當然將是全民樂見及支持的理想。 

  然而,在美好的願景之外,眼前的現實也非常重要。台灣民眾對於施政的滿意度,通常以自己切身利益為基準,因此,雖然多項經濟數據表現亮眼,但如果失業率居高不下、中高齡和年輕人一職難覓、薪資依舊原地踏步,很多人是不會認為生活有什麼進步的。 

  社論認為,在這兩年任期裡,馬英九有挫折也有成長。從谷底回升之後,馬英九在接下來的任期內,會直接面對二○一二“總統”大選的壓力,必須更積極回應民眾的心聲,讓大家有對未來抱持樂觀希望的理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