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面對“中華民國”檢討“砍頭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8 09:22:05  


  中評社台北5月18日電/聯合報18日發表社論說,上海的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在五月號《中國評論》發表專文,該文在網站上的標題是:〈創條件解“中華民國”難題〉。

  社論說,我們不知這篇文字是否反映了中共決策圈的思考,但北京方面若想打造一把解開兩岸難題的鑰匙,該文所述可謂即是一張珍貴的草圖。

  章念馳在文中引述他與一名“台灣民眾”的談話。那位台灣民眾對章說:“(北京)不承認‘中華民國’,好比砍了我們的頭,那麼留下四肢五臟還有什麼用?”章念馳說,具有這樣想法的人未必是支持“台獨”。

  社論說,其實,具有這樣想法的“台灣民眾”本就不會支持“台獨”。因為,台獨的目標就是要否定“中華民國”,要“換”掉“中華民國”的“頭”;至於“借殼上市”,謂“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云云,那則是政治操作的手法,另當別論。

  社論稱,大陸當局應知:台獨得以滋長的根本原因,就是北京不承認“中華民國”,要砍掉“中華民國”這一顆“頭”;正因北京的“砍頭論”,所以造成了台獨的“換頭論”。北京當然知道:有了“中華民國”這顆“頭”,是使台獨縮小操作空間的最佳對策。

  但是,就解決兩岸難題言,這猶只是消極的目標;至於積極的目標,未來無論是維持現狀、簽訂ECFA、簽訂和平協議、走向歐盟模式、建構邦聯,甚或統一,台灣皆須以“中華民國”為憑託,若砍掉了這顆“頭”,還有什麼可談?

  社論稱,其實,中共當局深知此理,亦即,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可言;但是,北京方面在實際操作上,卻一直陷於嚴重的自我矛盾。北京既否認“中華民國”,要“砍”“中華民國”的“頭”,如何又要台灣民眾遵奉信守“中華民國憲法”?支持“中華民國”?

  社論說,章念馳在文中論及多種關於兩岸關係的學說理論,其中亦提到本報主張的“杯子理論”。章對“杯子理論”的引述是:把“中華民國”比作杯子,台灣人民比作杯子裡面的水;兩岸關係如果不要杯子,水焉能存?章念馳的引述說“台灣人民是杯子裡面的水”,與本報主張“台灣是杯子裡面的水”,稍有出入,因為“台灣”不止有人民,還包括了自由民主的政經體制及其他。而以“杯子理論”為喻,北京當局豈能一方面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又另一方面要台灣遵行“一中憲法”?這豈不亦與“杯在水在/杯破水覆”是同一道理?

  社論稱,章念馳是一位對中國文明深具懷抱,且對台灣底蘊感觸敏銳的北京智囊。若以本報所舉“過程論/目的論”的光譜言,他應是偏向“過程論”;倘若對他的文章解讀無誤,他如今主張〈創條件解“中華民國”難題〉,似乎也能從“杯子理論”來看待“中華民國”。章念馳的文章點出了兩岸真正的“難題”,在於北京必須面對“中華民國”,這堪謂是極具創意及實際功能意義的兩岸方案。

  社論又稱,章念馳是汪道涵的左右手。汪道涵在一九九七年就提出了“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本報曾將此種思維解讀為“一個中國”的大改版,亦即從“‘中華民國’消滅的一個中國”,改版為“‘中華民國’存在的一個中國”。章念馳如今倡議〈創條件解“中華民國”難題〉,應可視為仍屬“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的折射。他在文中的論述雖諸多保留,但仍見“什麼“主權”觀念等等問題,都是取決於我們的意識”之類的大膽創見,其勇可嘉,其言可佩。

  社論稱,如何面對“中華民國”?依據我們自〈元旦六論〉以來的建議:只要愈向“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靠攏,就愈能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亦即愈能從“合理的過程”,通向“改善之目的”。

  社論稱,“砍頭論”與“和平發展”是相互矛盾的。若能盡量體現“一中各表”,現在就是“一個中國”;就可使現狀不致倒退,而只會提升,只會改善,何必將“一個中國”推拒於變幻莫測的未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