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今年將培訓6百信訪局長 重點學與媒體打交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7 17:15:10  


 
  老信訪工作者毛玉樹(化名)在聽完王立堂的經歷後,直截了當地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信訪問題的化解面臨的最大難點就是“職能部門推諉扯皮,不為群眾辦實事”。他認為,這是信訪量增加和越級信訪的根本原因。如果真的能夠貫徹“分級負責,歸口辦理”的原則,問題就能解決在基層和職能部門,信訪量就不會增加。很多問題是在基層沒有得到解決,群眾才會越級信訪。

  來自河南省新鄉市的一位街道辦黨委副書記證實了這個說法。這位副書記承認,他也知道有些信訪案件有冤情,但“無能為力”。

  信訪工作並非信訪部門一家的事。毛玉樹說:“信訪工作是領導的工作,而不是信訪部門的工作。信訪部門是代表領導接待和處理群眾的信訪,將群眾反映的情況及時整理後報告給政府。各級領導提出處理意見,信訪部門有了這個"尚方寶劍",就可以和有關職能部門協商,共同研究解決的辦法。”

 從《信訪條例》的規定來看,相關機制是完善的,但在具體執行當中出現了截訪、“花錢買穩定”等現象

  儘管信訪並非信訪部門一家的事,但信訪部門自身也有值得檢討的地方。

  北京一家銀行的職員向《法制日報》記者描述她眼中的信訪部門,“在我們單位旁邊,有一條胡同,胡同的盡頭是扇很破的門,旁邊掛了個很不起眼的牌子,那天我仔細一看才發現上面寫著"某某信訪局"”。

  “信訪局弄成這樣是不是故意讓人找不到啊?”這名職員向記者提了這樣一個問題。

  一向認為群眾舉報是反腐重要途徑的著名反腐學者、中央黨校教授林喆對信訪部門的現狀也有自己的看法。

  “我現在已經收到了大量的舉報信,可以拿麻袋裝了。我是一個學者,只是因為研究反腐敗就收到了大量的舉報信,這說明什麼?群眾舉報的途徑不通暢。”林喆說。

  林喆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由於舉報群眾文化知識有限,在信訪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因此,有關部門應該制定詳細的信訪手册,對於信訪的流程、應該準備的材料甚至是乘車的路線這樣的問題都應該予以詳細說明。

  作為規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同時也是規範信訪人行為的《信訪條例》,實施至今已滿5年,多位受訪人士的評價均是,“成績與問題同在”。

  “2003年曾出現過信訪洪峰,人們維權的狀況堪憂。2005年《信訪條例》制定施行以後,信訪出現了穩中有降的局面,越級信訪等得到了較好的控制。各級政府強調把問題解決在源頭,依靠基層來解決問題,依靠法制來解決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建順告訴《法制日報》記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