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華文媒體對英國大選的十大誤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3 14:53:45  


  當英國大選成為全球話題時,華文媒體興致盎然,深評廣議。遺憾的是,有些評論人士只是通過猜測或推理,假裝見證和分析了一個歷史性事件。要是盤點一下對英國大選的各種觀點,至少有十大誤讀。

  當英國大選成為全球性話題,尤其是出現選舉居然沒選出執政黨、還出現了一個相對新穎的詞匯“懸浮議會”時,華文媒體興致盎然,深評廣議。評論家們從介紹英國政治形態、選舉制度,到推測選舉結果、丈量聯合政府的利弊,再到詮釋三大主要政黨領袖的風度氣質、太太們的選票吸引力,可謂頭頭是道。特別是加上“歷史性的”字眼,更能吸引眼球,華文讀者、觀眾還以為發生了什麼重要的事情。

  遺憾的是,有些評論人士只是通過猜測或者推理,假裝見證和分析了一個歷史性事件。要是盤點一下對英國大選的各種觀點,至少有十大誤讀:

  一、“英國迎來了政黨多元化時代,結束兩黨獨大是民主成熟的標誌。”

  事實是,英國早就是政黨多元化,大大小小的政黨太多了,包括共產黨、綠黨、英格蘭國民黨、蘇格蘭老年公民團結黨、懷特島黨、康沃爾的兒子黨等等,只是這些政黨在國家議會中選不進去而已,但一定不能說英國政治是二元化、兩黨制。

  這次大選也沒有結束保守黨和工黨兩大政黨主導政壇的格局,即便是聯合政府,自民黨議員能夠進入政府內閣,唱主角的還是保守黨和工黨,一個執政黨,一個反對黨。在英國人看來,聯合政府就像有二奶、小三的家庭,鬧哄哄的什麼事也難幹成,怎麼能共度時艱呢?

  二、“選民高興出現聯合政府,尤其是兩大黨聯合,有利於把新政和改革措施進一步貫徹下去,政治穩定,更能表達全國民意。”

  其實,德國及歐洲大陸國家有大黨聯合執政的情況,那是迫不得已。政治超穩定,但容易出現新政嗎?更能表達全國民意嗎?把“歐冠”戴在英國頭上,是大錯特錯。

  英國人認為有了強有力的反對黨,才是政治穩定、國家政策符合多數人利益的關鍵。英國選民怕出現聯合政府,因為一是聯合政府妥協出的政策沒有牙齒,二是聯合政府首先顧及的是政黨利益而不是全民利益。這次大選,英國選民從某種角度看,是為“反對”而投票的,並不是為“支持”而投票的,三大政黨的領導人都沒闡明如何解決嚴重的經濟問題,都沒有算清楚國家的賬目,而是廢話連篇的雷人雷語,對國內事務和外交事務所提出的革新方案缺乏新意,而且大多數華而不實,甚至縮小在取締《太陽報》三版女郎這樣雞毛蒜皮小事上。選民對三大政黨都不高興,轉而求其次,用選票阻止更差的政黨獲勝。

  三、“聯合政府將改變英國政治文化,政治家、選民、媒體會慢慢學會妥協”。

  實際情況是,聯合政府將敗壞英國的政治文化。1974年出現了“懸浮議會”以後,之後的五年時間裡聯合政府換了四任首相,政局不穩,民心惶惶。英國的政治家、選民和媒體是最善於妥協的,盎格魯-撒克遜文化的核心就是實用主義和按照常識行事,類似於中國的“中庸之道”。

  四、“無論誰上台,對華政策都不會改變”。

  不一定,自香港回歸後,執政的工黨對華政策上的確很明智,因為沒有多少包袱。但從歷史上看,英國對華政策還是有變的,特別是中偏右的保守黨。這次大選中,保守黨黨魁卡梅倫就把中國與伊朗相提並論。他的觀點受到工黨的嘲諷,但這不能保證英國對華政策不會改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