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勞工對日索賠和解協議遭7勞工及遺屬拒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0 16:14:20  


 
  用以確認勞工身份的日本外務省檔案曾失蹤多年。戰後不久,日本外交部就《以預想中方調查團近期來日,準備向中方調查團進行說明為目的》,指示全國各地的工地提交報告,詳細記載每一位強擄勞工的姓名、年齡、住址、乘船港及乘船日期等各類信息。以此為根據,日本外交部做成了《華人勞工從事勞動情況調查報告》,但並未在聯合國調查時將其公開。1993年5月,日本國家電視台(NHK)公開了這些報告書。

  日本最高法院的判決,因其以各種理由駁回索賠請求,很難被中國勞工所接受。但私下裡,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說,“日本的法官在前期做出了幾個難得的勝訴判決,後期雖然關住了訴訟的大門,但同時確認了勞工受到的傷害,並指出:日本企業在戰後因勞工問題接受了政府的額外補助,現在有義務解決此事。”

  遺憾的是,和解的大門始終難以推開。

難以預測的未來

  5月6日,被擄勞工劉連仁的兒子劉煥新也來到了會場。

  “野人”劉連仁的故事在日本家喻戶曉。逃到日本深山的劉連仁,一直不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直到1958年被人意外發現時才回歸人類社會。為父親討公道的漫長訴訟過程中,劉煥新曾3次會見過支持勞工的時為在野黨議員的鳩山由紀夫。2009年9月,鳩山組閣後,他曾通過媒體向對方詢問當年承諾能否算數,迄今尚無回應。

  與勞工們的滿心期待不同,鄧建國有時很悲觀。他說,在日本確實見到了一些議員,但在目前的日本社會,這是少數。沒見的,幾乎都是反對的。

  鄧建國說:“目前來看,信濃川和解也有遺憾,也有不完善,但對方畢竟是第一個站出來的日本血債企業。只要認罪、謝罪,反省戰爭的罪惡,並予以適當賠償,中國勞工可以選擇寬恕。”

  康健律師及其身後的7名信濃川勞工也願意選擇和解,但是要在“深刻反省戰爭的罪惡,誠懇謝罪”的前提下。作為支持,香港惠明慈善基金會向他們捐贈了35萬元人民幣。人均5萬元左右,與賠償金額相仿。

  李良傑認識一個日本人。此人在二戰後回到日本,四處奔走,宣傳戰爭的罪惡。他告訴李良傑,如果再發生戰爭,他將第一個躺在戰車前,讓他們軋過去。2006年,日本國內的原子彈轟炸受害者起訴了日本政府,認為是日本政府的戰爭政策,導致了這一災難。

  這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大山。無數像螞蟻一樣“苦勞”的人,正在一步步地搬走仇恨的岩石。

  5月8日,張造領在北京參加了信濃川和平基金的啟動儀式。西松公司到賬的1.2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00多萬元),平均每人約5萬元(還需扣除調查費用、祭奠、追悼及管理運營費用),將在近期內發放。

  去年12月,張造領的父親張小更突然檢出了賁門癌。擔心子女錢不夠,老人始終拒絕看病。在子女的反覆勸說下,老人才住進了醫院,但不久後去世。

  編號172的張小更過世後,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日本外務省檔案中記載的、目前能夠找到的信濃川被擄勞工,僅三位健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