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視點:房地產市場必須回歸“以人為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9 11:12:26  


  中評社北京5月9日電/南方日報今天刊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科學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鄭奮明的文章,分析中國房地產與經濟發展。文章內容如下。
 
  房地產和經濟發展的根本目標理應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真實居住需要和物質生活需求,但近些年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嚴重偏離了這一目標,越來越成為投機者炒作的天堂、發展商獲取暴利的途徑、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來源以及GDP增長的數據。

  中國平均房價從2003年的2456元/平方米急速上升到2009年的4695元/平方米,2010年2月份全國平均房價同比上漲10.9%,不到7年的時間,房價就翻了一倍以上,一線城市更是漲了三倍以上。廣大市民的收入遠遠趕不上房價增長的速度,房地產市場已經將普通消費者遠遠拋離在外,高昂的房價成為絕大多數國民的心中之痛,房地產市場成為經濟畸形的病理標本。病態的房地產市場帶來以下危害:

  畸高的房價導致巨大的資源浪費

  畸高的房價決非是供不應求的結果,而是源於大量的囤積和炒作。根據中國社科院數據,全國660多個城市共有閑置房6540萬套間,在建房有1250萬套間,如果以每套間3人居住的話,閑置房和在建房相加共有7790萬套,可供2.6億人口居住。而按目前中國城市化率45%計算,城鎮人口也僅為5.85億,閑置率可達到40%以上。7790萬套按每套90平方米計算,資產總額可達32萬億元,幾乎相當於2009年全國GDP總量的資產處於閑置和浪費狀態。中國每年消費的鋼材和水泥是世界之最,也製造了最多的建築垃圾。

  高房價不利於拉動內需消費

  高昂的房價加大了城市居民的居住成本,減少了居民的社會福利,不利於拉動內需消費。據中國社科院的《經濟藍皮書》,當前有85%的中國家庭買不起住房。由於供房使廣大購房者淪為房奴,許多家庭的房貸占其總收入的50%以上,成為沉重的經濟負擔,同時對其他消費造成擠出效應。研究數據表明,居民在房地產方面的投資對GDP的貢獻每增加1%,相應的消費貢獻將減少0.28%,這是中國內需不足的重要原因。房價和名義上GDP的增長,並未給人民帶來實際的好處,反而加大了社會的痛苦指數。

  投機暴富造成嚴重的社會不公

  近年來,在中國的首富排行榜中,來自房地產業的占到40%以上。目前進入房地產市場者,大部分源於投機和投資需求。大量的投機者通過房地產一夜暴富,其投機獲益遠勝於任何其他投資和興辦實業。房地產暴利本質上是對普通居民的一種掠奪。僅以2009年為例,根據國土資源部數據,房價同比上漲24%,在一線城市有的高達100%,而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僅為2.4%;炒房實際上是利用普通公民廉價的資金成本獲取了高額利潤,而目前銀行的利息居然趕不上CPI上漲的速度。這種遊戲使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近年來,中國的基尼系數連年走高。根據去年亞洲開發銀行的研究報告,在22個納入亞行研究範圍的國家中,在中國收入最高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與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的比率是11倍,高出其他國家一大截。中國的基尼系數已經遠遠超過國際公認警戒線0.4的水平。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