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明代沉船“南澳一號”出水文物今大批亮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1 09:06:17  


重啓打撈後出水的部分文物。
  中評社香港5月1日電/昨日,廣東汕頭市南澳縣海域的明代古沉船“南澳Ⅰ號”重啟打撈後的出水文物將第一次對媒體展示。在廣東省文物局的組織下,包括《廣州日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將在今日登上“南天順”打撈船一睹水下沉睡數百年的文物。記者昨日提前趕赴南澳島,並率先獲得首批出水文物的部分照片。記者了解到,自4月上旬重啟“南澳Ⅰ號”文物搶救性發掘以來,目前已近一個月。其間,由於天氣影響,對文物的打撈工作中途曾經暫停過數次。不過,在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已經有大量文物出水。 

  其中,有很多青花瓷器,圖案都是在以往出水的瓷器中從未見過的,有些文物本身就已成謎。今日,記者將登船見證這些明代萬歷年間的文物魅力。 

  水下文物

  時隔一年仍然保護完好

  從“南澳Ⅰ號”被發現那天起,負責這片海域的汕頭邊防支隊雲澳邊防派出所就一直擔負著這艘古沉船的安全保衛工作,至今已有1000多個日夜。 

  記者了解到,4月9日,“南澳Ⅰ號”重啟打撈的第一天。天氣很好,水下考古隊長崔勇第一個攜帶潛水設備潛到海底。按常理推斷,打撈船和水下考古隊員抵達後,每天神經緊綳的雲澳邊防派出所所長朱志雄應該可以鬆一口氣了。但直到昨日,這位所長對記者談起重啟打撈的首次潛水探摸時,說起當時的情形稱:“其實我比任何一個人都緊張,誰也說不准隔了一年多水下的文物有沒有被偷盜破壞,我跟崔隊(崔勇)說下面文物的保存情況要及時跟我說。” 

  當天,第一個潛下水的考古隊長崔勇探摸後上船,他給朱志雄打了一個電話。“崔隊跟我說水下文物保存得非常好,一切都跟一年多前下水時一樣,沒有被破壞。”直到這個時候,電話那頭的朱志雄所長才徹底鬆了一口氣。 

  專家說法

  或證明中歐貿易明代已非常發達

  根據之前專家的鑒定,這次“南澳Ⅰ號”出水打撈的瓷器大都是克拉克瓷,產自福建漳州,有專家已鑒定不少瓷器來自漳州的平和窑。省水下考古研究所專家張鬆表示,從收藏角度上來說,“克拉克瓷”的價值不高,相對而言比較粗糙,做工不夠精細。這些年考古人員已在東南亞等地發現了較大規模的克拉克瓷器,一件的價格在幾百元到幾萬元之間,不屬高端藏品。但從學術研究角度看,在“南澳Ⅰ號”上發現大規模克拉克瓷器有很大的學術意義,證明了早在明代,中國與歐洲的貿易已經非常發達。 

  對此,業界也有不同觀點。今日,隨著記者登船見證,將進一步揭開這一謎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