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開封縣的田師傅在這裡開店經營已經有五六年了,他的店里玉器、石器、古舊家具都有。談起近幾年的變化,田師傅這樣說道:“顧客中間,跟風買東西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而一些懂行的人則逐漸沉澱下來,成了老主顧。隨著人們收藏熱情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加入了收藏的行列。他們不光在這裡轉悠,還專門拜師虛心學習收藏知識,這幾年里,我就帶過七八個學生。收藏的不僅僅是東西,更是一種文化,一種民族符號,這是我每次都要向他們強調的。”
平民百姓的精神樂園
“這個瓷罐多少錢?”“200元。”“就你這成色還賣200元啊?80元。”“100元。”“80元。”在你一句我一句的討價還價過程中,這位買主的手已經從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了200元錢,塞到了攤主的手里。拿著已經到手的寶貝,這位買主喜不自禁,邊向周圍的藏友炫耀自己的瓷罐,邊充滿自信地說:“這個黑烏金釉的瓷罐,我都用放大鏡看過了,能推斷到明代,錯不了的。”他的話引起周圍藏友對瓷罐的一陣觀賞和議論。
這是發生在各個攤位前眾多故事中的其中一個。雖然心底對物件兒的價值已經很清楚並很相中了,但還是會裝模作樣地去和攤主搞價,而在好不容易將價錢講下來了,卻會出人意料地照原價付錢。這就是開封人,他們追求的是這個過程中的樂趣和成就感,最終卻總是表現得誠信俠義,而又不失可愛。
張強,一個幾乎每個周末都要到“鬼市兒”來轉悠的收藏愛好者。因為喜歡書法,“鬼市兒”里的古舊書和字畫就成了他每次探訪的主打項目。“這裡賣的很多書都很便宜,雖然有些舊,但是卻能買到一些在大書店買不到的書,能學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知識。如這本反映全國各省市概況的《中州大觀》,在一些大的書店就不容易找到,但是它們卻具有獨特的價值,有時是很有用的。”張強邊逛書攤邊向記者說道,手里還不時地翻閱那些攤在地上的書籍。“我幾乎每個周末都會過來轉會兒,只要是沒什麼大事兒,約上幾個人就一塊兒過來了。每次來也不一定買,但過來看看玩玩就很長見識,並且和各個藏友聊聊天交流交流,很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