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南沙護漁方式首次升級貼身護漁民 彰顯主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5 09:42:23  


巡航護漁的工作人員冒著危險登船,將一筐新鮮白菜、一箱蘋果和一個大黑皮冬瓜等送給了漁民。
  中評社香港4月5日電/經過四天連續航行,昨天11時許,中國漁政巡航護漁編隊抵達南沙海域北緯5度30分附近。這是南沙群島西南漁場中,我國漁民重要的生產海域。中國漁政311船和202船開始為漁民提供安全保障和其他方面服務。

  這是中國漁政從以前的每年一度巡航式護漁,首次升級為採取“貼身伴隨”的護漁方式。在其背後,是中國漁船不斷被周遭國家無理驅趕和被海盜劫持的慘痛經歷,以及中國要反海盜、反抓扣、反驅趕及突出主權存在的決心。

  國旗在中國漁船上飄揚

  昨天8時左右,中國漁政311船離開國際航線已有十多個小時,安靜了許久的雷達上又開始有黃色亮點出現。隨後,“黃點”越來越多,越來越密,且都是兩兩相鄰。船長林吉要說,那就是拖網捕撈船,相鄰的兩條船之間就是拖網。

  新快報記者拿望遠鏡走出駕駛艙,天似穹廬般籠罩海面,感覺自己所在的311船處在海面的正中央。環顧四周,海天相接的圓周形邊界每隔一段就有兩個小黑點,這些小黑點有時甚至小得令人分不清到底是自己的錯覺還是漁船。

  隨著距離的拉近,黑點逐漸呈現出“船”的輪廓,更近些,船上迎著海風飄揚的五星紅旗讓人感到特別親切。

  這裡離廣州有2200多公里,他們有時會走到更南端,因為西南漁場最南端就在北緯4度的曾母暗沙附近。記者數了一下,一共有32艘中國漁船正在生產。

  一漁船兩個多月捕魚30噸

  隨後,新快報記者與工作人員乘摩托艇靠近漁船“桂北漁80106”號。儘管此時海上沒有風浪,但湧浪讓摩托艇搖晃得厲害,登船比較危險。記者只能在摩托艇上扯開喉嚨,用最大嗓門隔空採訪漁民。一個戴著眼鏡的年輕漁民也拉大嗓門告訴記者,他姓李,來自廣西北海,已經在這片海域上生產了兩個多月,因為船上物資即將耗盡,他們七八天後將返航回家賣魚。

  記者採訪期間,漁民正在起網,絞盤將漁網從海底兩三百米深處拉起,裡面滿滿的全是魚和蝦,足有一兩千斤。

  漁民小李說,他們每6個小時拖一次網,全天24小時作業,現在已捕撈了3000多盆魚,大約有30噸左右。“都是雜魚,大魚太少,情況不是很理想。”小李說。

  深海小蝦珍貴賽過大龍蝦

  護漁工作人員告訴新快報記者,南沙海域雖然沒有污染,但是捕撈的漁民很多,所以資源也越來越少。不過現在漁民的拖網能夠拖到海底400多米,所以能夠撈到許多以前沒有的海產品,有的也很值錢,不然真的要血本無歸了。“你看那種鰲蝦雖然只有拇指大,但是很貴,只有深海里面才有,味道比龍蝦還好。一斤要賣到一百多元錢,在市面上很少能見到”。

  考慮到漁民物資短缺,巡航護漁的工作人員冒著危險登船,將一筐新鮮白菜、一箱蘋果和一個大黑皮冬瓜等送給了漁民。漁民說,這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珍貴的東西。

  生產沒有補給,國外軍艦抓扣……我漁民經受太多磨難

  我們為什麼要來這裡?因為不能讓漁民失海!

  目前,在南沙海域作業的中國漁船有數百艘,大多來自廣東、海南、廣西的部分漁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