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學者:谷歌事件 西媒阻礙文化溝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24 00:40:14  


 
  這和傳播學上的“選擇性機制”不謀而合:人們總是選擇性接觸、傳播、理解、記憶與自己的既有認知、立場相吻合的信息。英國文化學者Stuart Hall的研究結論與此相同。美國社會心理學家D. McGregor進一步發現,在沒有客觀證據引導的情況下,大多數人是根據其主觀偏好來預測的。

  除了主觀因素外,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因素也程度不同地制約著新聞媒體。“局內人”都清楚,每天都有數不清的“大人物”試圖影響新聞媒體。西方某大國的政治顧問們甚至自負地宣稱,新聞媒體總逃脫不了被玩弄於鼓掌之中的命運。在現代政治傳播中,普通公民要形成自己的獨立認知何等艱難!

  在當今社會,新聞媒體竟被某些精英階層作為國際博弈的工具;和平時期的國際傳播越來越像戰時的輿論對抗。

  由於主觀和客觀的原因,自由媒體未必都負責任。自由媒體不負責任的報道常常加深文化間的隔閡、擴大民族間的鴻溝。今天,每當國際衝突加劇時,絕大多數新聞媒體都會自覺地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毫不遲疑地尋找甚至製造借口指責對方。

  其實,即使沒有國家利益衝突,文化差異也往往成為國際傳播的巨大障礙。2009年12月初,西方某主流報紙對中國國家領導的講演語言大加質疑。該文甚至引用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杜撰的名句“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這家西方大報用西方的價值標準來衡量,其蠻橫自大讓人震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