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中央日報網路報的社評說,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日前在談到與台灣協商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時,用了“讓利說”一詞,藉以表明大陸願意與台灣增進經貿往來的決心。果然,此話一出,立刻挑起台灣內部的敏感神經。早對中共對台策略心存高度懷疑的綠營政治人物,無不抓住此良機,痛批中共併吞台灣的“陽謀”。而“行政院長”吳敦義也公開表示,如果對岸能用“同理心”二字,“感受可能就不會這麼分歧”。
社評說,雖然國台辦之後強調,此語不是矮化台灣,是台灣“想得太多了。”但是此事背後所隱含的長遠影響卻不容小覷,值得兩岸領導人多加關切與留意。如果不預防此種因語言而發生隔閡的可能性再次發生,那兩岸關係很難真正進入到對等談判的進程。
該社評提議兩岸要多注意預防因語言而發生隔閡的可能性,有一定的道理,在兩岸和平發展,消除疑慮很重要,需要加以關注。
但同時我們要指出,一句充滿誠意的“讓利說”,竟然引起台灣政黨人物的高度不安,這說明了什麼?
在大陸詞彙中,“讓利說”表達的是誠心與誠意及願意自己吃虧的好意,絕對沒有什麼歧視或者貶低對方的含義。正所謂,言者誠心,聞者驚心。問題不在言者,在聞者。
如果台灣政黨政治的鬥爭不是那麼變形,如果在野黨不是那麼痛恨兩岸交流合作,如果國民黨不是那麼擔驚受怕,“讓利說”如何挑動得起台灣內部的敏感神經?如果台灣內部的敏感神經太過敏的話,無論大陸說什麼,都會聽不得、都會聽不進。
明明說的是好,聽出來的卻是不好,這不是現代版的杯弓蛇影,又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