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3月19日電/台灣中華日報19日社論說,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前天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大陸贊成兩岸適時針對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展開磋商,並強調這項磋商應循序漸進先易後難。顯現兩岸交流合作已有由經貿向軍事領域擴展的趨勢,但兩岸互信基礎仍未完全確立,邁向和平的氛圍更未形成,磋商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實非一蹴可幾。
社論說,大陸領導人胡錦濤於二○○七年十月曾說過:“台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就願意交流對話、協商談判,甚麼都可以談。”他同時將協商談判目標指向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開創和平新局。當時台灣大選在即,胡錦濤這番談話頗有向國民黨“招手”意味,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兩岸關係終能獲得改善。
事實上,二○○五年四月,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連戰登陸做“破冰之旅”,即已營造出“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氛圍。然而,即使兩岸關係已由民進黨執政時的僵滯對立,朝交流對話、協商談判方向發展,造就相互交流日益密切,但無可諱言的,在軍事方面,兩岸雖已遠離“準戰爭”狀態,卻仍把對方設定為“假想敵”。
社論稱,誠如台灣“國安局長”蔡得勝指出,解放軍對台部署的導彈已增加到一千四百多枚,去年解放軍演訓三十一次,其中百分之七十四、即二十三次係針對台灣。另據加拿大最新一期《漢和防務評論》報導,解放軍在福建龍田軍用機場部署了射程二百公里的防空飛彈,對大台北地區空域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充分顯示中共在軍事上從未對台灣鬆手過。
大陸一手和台灣交流對話,雙方關係日益密切,一手對台灣部署重兵,導彈數量與日俱增,其兩手策略雖不在於“以戰逼和”、“以戰逼統”,亦即不在於“武力解放台灣”,而是為了“遏獨、止獨”,甚至為了遏止第三國軍事武力涉入台灣海峽,卻已成為兩岸和平最大的障礙和威脅,台灣人民怎能沒有不安全感而如芒在背,必欲去之而後快。
社論說,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在全國人大閉幕記者會上,重提“要讓利給台灣”的說法,展現簽訂ECFA的決心和善意,他同時口稱“兩岸是兄弟”。但大陸對台部署的導彈不斷增加,不啻“笑里藏刀”、“當面稱兄弟,背後捅刀子”。不過,蔡得勝透露,根據情資顯示,大陸內部已開始就“撤除對台導彈”做研究,這無疑是可喜的現象。
社論又說,飛彈的部署和撤除並非高難度的工程,大陸今天可以撤除導彈,明天可以重行安裝,但唯有撤除飛彈才能免除台灣安全飽受威脅,這是建構兩岸和平框架的第一步,也是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之磋商的前提。在此之前,兩岸退役將領如能以論壇形式擴大交流,例如去年十一月在台北舉辦的“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因有退役將領與會而更有意義。
社論說,“行政院長”吳敦義希望兩岸能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但須以確保台灣安全為前提,楊毅“贊成”說,應是對吳敦義的善意回應。兩岸關係終極指標是簽署和平協議,惟難免觸及政治而事涉敏感;不過,今年六月間簽訂ECFA之後,應可形成有利於推動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氣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