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駁斥譚慎格謬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17 10:02:22  


  中評社台北3月17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指出,美國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譚慎格(John J. Tkacik)來台參訪時表示:“ECFA不僅使台灣的經濟獨立被邊緣化,將對勞工、農業等經濟面帶來重傷害”,自由時報以頭版頭條大篇幅報導譚慎格的言論。我們除對該報的新聞處理方式不表贊同外,也必須對譚慎格不正確的說法加以說明,避免社會大眾被他的說法所誤導。 

  首先,兩岸洽簽“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完全是台灣主動提出,協商內容都是台灣經濟發展之需要,如果說兩岸洽簽ECFA會使台灣經濟獨立被邊緣化,對勞工、農業等經濟面帶來重傷害,那很簡單,只要台方立即中止協商即可。 

  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會笨到與別國洽簽自由貿易協議(FTA)而使自己國家經濟被邊緣化的,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只有看到沒有洽簽FTA國家的經濟有被邊緣化的可能,從來沒看到洽簽FTA而使自己經濟被邊緣化的。 

  其次,近年來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盛行,依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自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時代到2009年10月1日止,共有266個RTA/FTA生效實施。在亞洲這幾年東協分別與中國大陸、韓國、日本、印度與紐澳簽署之FTA已陸續生效實施。反觀台灣,迄今我僅與中美洲5國簽有FTA,其僅占我全球出口總額之0.187%,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已經造成台灣經濟被邊緣化的危機。 

  例如,第一,在世界各國紛紛洽簽FTA之際,台灣出口佔世界比重在2004年為2.0%,至2008年降為1.6%,有逐漸降低的趨勢。 

  第二,台灣對東協市場出口的成長率,在韓國2007年6月與東協簽訂 FTA之生效前,台灣對東協出口平均成長20.1%,韓國只成長16.6%;協定生效後,台灣對東協平均成長降為11.8%,韓國卻大幅成長24.0%。 

  第三,2005年東協-中國大陸FTA開始降稅後,東協出口至大陸的金額超越台灣,2008年已達1,169億美元,佔10.34%;而台灣則對大陸出口金額則為1,033億美元,比重降為9.13%。 

  社評指出,以上事實說明,當前台灣未與大陸簽署及其他國家簽署經濟協議,經濟已經逐漸面臨被邊緣化危機,台灣要是再不想辦法面對,經濟恐怕真的要被全球經濟所邊緣化。尤其是2010年1月1日東協加一成立後,大陸與東協成員將有超過90 %的產品實施零關稅,整體而言,中國大陸對東協平均關稅從目前的9.8%降到0.1 %,而東協成員對中國大陸的平均關稅從目前的12.8%降到0.6 %。相較而言,台灣出口至大陸的產品平均還要徵9%左右的關稅,出口至東協的產品平均要徵12%左右的關稅,產品競爭力無疑會大受影響。 

  唯今之計,希望政府能儘快與大陸洽簽ECFA,並進一步與東協、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貿易國家洽簽FTA,享有降低關稅與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的優惠待遇,以使台灣從事外貿的企業能站在公平基礎上,與其他國家企業競爭,為台商經營開創完善的大環境。 

  兩岸簽署經濟協議的主要內容就是降低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促進彼此的投資與貿易往來與提升雙方的經濟發展,對企業的發展絕對有利,而企業能夠永續發展,才能僱用更多勞力,對台灣整體的就業也會有一定的助益。譚慎格怎麼會有洽簽ECFA會使台灣的經濟獨立被邊緣化的想法,實在令人不解。 

  至於對台灣農產品與勞工的影響,馬英九已一再宣示不開放大陸勞工來台、不進一步擴大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並且編列950億台幣協助弱勢產業、365億新台幣協助勞工朋友,所以請譚慎格不要懷疑馬英九對台灣農民與勞工的照顧。 

  社評指出,總而言之,在東協加一成立的壓力下,台灣唯有與大陸及主要貿易夥伴簽署經濟協議,才有可能“幫助人民做生意,提升台灣競爭力”,期盼政府儘速與大陸簽署最有利於台灣經濟發展的兩岸經濟協議,為台灣經濟開創永續發展的大環境,千萬不要因為美國一位資深研究員的評論就影響政府政策推動的步伐。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